七里河,现在已经是血与火的海洋。
在发现坦克打头步兵跟在后面的战术无法突破七里河防线的时候,鬼子立刻换了一种战术。
他们的坦克停在了七里河西岸负责提供火力掩护,步兵在火力掩护下不断冲击着第 15 军的阵地。
这一招确实好用,距离遥远,部队素质太低,严重限制了邙山炮台的火力支援的效率。
鬼子要是发起大队冲锋,炮火还能集中压制一下。
但现在鬼子已经察觉到了守卫阵地的国军部队步兵战斗力的孱弱,他们在单辆坦克的掩护下,开始以中队规模分头突击第 15 军阵地。
邙山上的火炮还是太少了,只能把火力集中在要害方向,这样一来,七里河防线的不少地段被鬼子小股部队撕开了口子。
这时候,国军最倚重的火力就变成了重机枪。
“咚咚咚。”
七里河战线的一处战场上,隐蔽起来的机枪阵地上,民二十四式重机枪在不断喷吐着火舌。
这款可靠的杀戮机器,现在是躲在战壕里的国军士兵的信心所在。
鬼子的两个小队气势汹汹地涉水冲向国军阵地。河对岸,一辆九五式轻型坦克静静地停在那里,它那黑洞洞的炮口正对着国军阵地,不时地喷出火舌,为鬼子的冲锋提供着强大的火力掩护。
国军的官兵们则躲在战壕里,被坦克携带的火炮压制得死死的,根本不敢抬头。炮弹不断地在他们身边爆炸,掀起的泥土和烟尘让他们几乎无法呼吸。
“都给老子起来!”国军排长蹲在战壕里,满脸怒容地吼道。“都给老子往外打!”
在军官的催促下,国军步兵们终于不情愿地从战壕里站起来,他们的身体还在微微颤抖着,显然对鬼子的火力充满了恐惧。然而,军令如山,他们还是硬着头皮趴在战壕上,开始拼命地向鬼子射击。
得益于许粟的大力支援,第15军已经在洛阳城里囤积了600万发子弹,完全足够支撑起一次战役的消耗了。
前线的步兵现在也不像以往战斗中那样数着子弹射击,生怕把身上带着的弹药打光了。
现在的战壕上,汉阳造和老套筒的枪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嘈杂的枪声中,不时还会传来捷克式轻机枪的点射声。
涉水冲锋的鬼子小队原本就因为河水的阻力而行动缓慢,现在又遭到了国军火力的压制,他们的前进变得更加艰难。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国军的子弹却像雨点般不断地射向他们,让他们无法喘息。
国军的战壕是特意加固过的,比河岸高一些,前面还有一道深深的反坦克壕。
要是不跨过反坦克壕,鬼子根本看不到胸墙后面正在开火的国军士兵,就连正在不断开火较为靠前的的重机枪阵地也只是露出一个巴掌宽的射击口。
隔着河,又被盯着打的鬼子坦克根本打不中国军的重机枪阵地,只能不断盲目的概略射击。
负责指挥的鬼子小队长明白,他必须为坦克开辟前进道路,掩护部队继续推进,就要打散不断开火的国军步兵。
但鬼子小队长现在连集合自己的部队都很难。
国军第15军的官兵虽然战斗素质远远不如许粟的第一军,但居高临下依托工事,杂乱的步枪火力正在逐个击毙那些追着汤恩伯精锐一路北上来到自己面前的鬼子步兵。
四名鬼子兵在军曹的带领下,猛然发起了冲锋,他们扛着一架铁梯子向着国军阵地前的反坦克壕猛冲。
国军排长一眼就看见了这几个异常不怕死的鬼子,他挥舞着自己的驳壳枪大喊着:“集中火力,把那几个鬼子拾掇了。”
国军排的火力与许粟部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他们的火力线未能有效形成,射击节奏也完全不统一,这直接导致了火力网异常稀疏。原本应该紧密交织的火力网,此刻却变得漏洞百出,根本无法对敌人形成有效的压制。
分散开来的鬼子们,每个人大概只有一个国军士兵盯着打。这种一对一的局面,让鬼子们有了更多的喘息空间和躲避机会。尽管国军士兵们竭尽全力地射击,但由于火力分散,效果并不理想。
而更糟糕的是,武庭麟的军阀思想作祟,使得整个局势雪上加霜。尽管许粟为他补充了充足的弹药,但武庭麟却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视为自己的私产,完全没有用于训练部队。基层官兵们缺乏足够的训练,枪法自然也就差的不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鬼子们虽然冒着国军的压制火力冲锋,但伤亡却并不大。他们巧妙地借助地形的掩护,缓慢而稳步地向前推进。虽然无法快速前进,但他们的伤亡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良好的战况才了冒失的鬼子军曹快速突击的勇气。
但第15军的基层军官还是比较积极主动的,作为老军阀部队中的行伍出身,他们临阵指挥的时候,还是会集中火力坚守阵地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