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汤恩伯的精锐第十三军的军官,一遇到战事就知道跑。
带头的鬼子军曹刚冲锋了十几米,就被国军排长组织的密集火力打倒在地。几发步枪子弹撕开了鬼子军曹的身体,翻滚的子弹弹头把他的内脏搅得稀碎,从身体后面喷了出来。
四个扛着梯子的鬼子被点射的轻机枪打倒了两个,后面的两个鬼子兵怪叫一声,连滚带爬地躲到一边去了。
鬼子的冒进失败了,但他们的进攻还在持续,随着战斗的持续,鬼子的重机枪小队支援而来,开始封锁国军机枪阵地的火力。
国军身后就是交通沟,兵力支援更为方便,战防炮很快就被推了上来。
放眼整个七里河防线,这样的战斗足有数十处。
双方围绕着七里河防线的几个渡口,不断增加兵力火力,战斗规模不断升级。
这些战斗的结局要不是被来自邙山的炮火终结,要不是以国军阵地被磕了药的鬼子兵突破告终。
对于那些关键节点上的渡河点,中日双方的争夺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鬼子凭借坦克为掩护,不断实施火力压制。
国军背靠炮台为依靠,持续阻断鬼子后援。
鬼子拿磕了行军丸的士兵发起万岁冲锋,夺取国军河防阵地。
国军靠喝了壮行酒的军官发起决死突击,粉碎鬼子防御要点。
双方在七里河一线誓死不退,部分阵地在三天之内易手十几次,原有的阵地工事已经被手榴弹和炮火完全摧毁了。
武庭麟对于守住洛阳本身就是下定了决心的,毕竟他的基业都在这里,丢了洛阳,他就没了地盘,就只能任光头宰杀了。
但是这三天的战斗,着实把武庭麟吓惨了。
鬼子的进攻是他从军以来没有见过的,就是在以往的抗日战斗中,鬼子也从来没有这么拼命。
他大概估计了一下,自己的部队5月19日到5月21日三天的时间里,在七里河防线上就伤亡了五千多人,弹药消耗了近三百万发,几乎赶得上他以往打三次大型战役的消耗了。
这其实是武庭麟被许粟连累了。
在洛阳的正面战场上,通过渑池伏击战,洛东防御战,短短半个月内,许粟的第一军已经击毙了近两万鬼子了。
对于很久没有打过正规野战的鬼子华北派遣军来说,刺激实在是太大了。
不同于南方战场的鬼子第11军在正面战场上频繁进行大规模调动,和国军大部队进行会战,已经习惯了打伤亡大收获也大的大会战。
鬼子华北派遣军已经很久没有集中密集兵力去夺取一个城市了,八路军虽然可以打退他们的战役进攻,但苦于火力不足,不能集中兵力歼灭鬼子主力。
华北派遣军已经习惯了在运动战中小规模的不断损失兵力,他们的后勤机关也是依照这个逻辑建设的,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要打这样惨烈的一场战斗。
在常德,被许粟打退的第3师团和第13师团虽然伤亡惨重,但是他们的心态还好。毕竟国军也是有几支不错的部队的,正面战场上损失也是一件常事了。
现在还在武汉休整的第3师团和第13师团士气还好,补充了新兵后还准备卷土重来。
但华北派遣军的心态已经崩了。
要是渑池的失败,华北的鬼子还能欺骗自己,是因为遭到了许粟的伏击,这是暗算。
但在洛东的阻击战,华北鬼子无论如何都骗不了自己了。
这是面对面的,刀对刀,枪对枪的硬拼战。
菊兵团虽然重炮部队被调走了,但他的步兵、工兵、骑兵、装甲兵以及炮兵都是齐备的。
以坦克为掩护,步兵跟随突击,炮兵在后方提供火力支援,鬼子这样的攻势要是在37年,可以一口气从北平打到济南。
结果现在在洛阳,损兵折将还不能推进多大距离。
菊兵团伤亡了8千多人还只能占领几个被许粟放弃的外围阵地,现在还在邙山之下被打的寸步难移。
华北派遣军基层的那些鬼子兵们,对于当前的局势其实并不是很清楚。他们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劲,于是开始公然违抗上级下达的进攻命令,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来应对上层军官的指挥。
然而,真正感到绝望的并不是这些基层的士兵,而是处于指挥层的那些高级军官们。
经过鬼子参谋们的精密测算,他们惊讶地发现,即使能够成功攻克洛阳,菊兵团恐怕也会遭受极其惨重的伤亡,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
要知道,这次进攻洛阳的行动,原本是为了掩盖太平洋战场上的惨败局面,同时也是为了鼓舞部队的士气。
可如果在这场战斗中,部队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那又如何能够提振士气呢?恐怕反而会导致华北战场的整体崩溃吧。
鬼子第十二军不愿意北上进攻洛阳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追击汤恩伯是在白捡军功,自己在给大本营上报的时候,可以吹嘘一个大队打垮中国军队一个军,要是北上洛阳,就只能不断发送败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