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说,蒋鼎文所制定的这个部署,其实并不能算是一个非常卓越的战役规划。它仅仅是将部队以新安为核心,以洛阳作为坚固的盾牌,从而构建起一道半圆形的防线罢了。
然而,就在汤恩伯的军队一败涂地、狼狈逃窜,部队内部的思想陷入极度混乱,军心也开始摇摇欲坠的紧要关头,这一道道清晰明确的命令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
这些命令为溃逃的士兵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给惶恐不安的军心带来了一丝安宁和稳定。这些命令不仅让士兵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重新找回了信心和勇气。
局势的快速安定,让光头产生了一种错觉。
好像汤恩伯的溃败只是一个意外,自己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从兵力上看,这个论断倒也不算错。
汤恩伯的军队虽然在战斗中遭受了惨败,但是他们逃跑的速度却堪称一流。这些士兵们拼命逃窜,生怕被敌人追上。不仅如此,他们还非常善于利用其他杂牌部队来充当自己的垫背,拖延鬼子的进攻。
当他们一路狂奔到洛宁时,汤恩伯收拢起来的部队竟然多达十万之众。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当面的日本鬼子数量。这意味着汤恩伯手中仍然掌握着相当强大的兵力,可以对于局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而对面的鬼子,这时部队却有些疲惫。
溃败开始后,鬼子战车部队把坦克零件都跑坏了都没追上逃跑的汤恩伯精锐,更不要说鬼子追击的步兵部队了,他们迫切需要修整。
在许粟还在渑池伏击鬼子渡河部队的时候,得到冈村宁次命令的的鬼子第十二军,不是不想响应上官的命令进攻洛阳。
只是他们一方面贪图歼灭汤恩伯部队的功劳,鬼子军官不想回转。一方面,第十二军的鬼子部队冒雨追击汤恩伯部队,光是累就累死了不少鬼子,根本没有力量向洛阳进攻。
现在,第十二军的鬼子主力正在嵩县休整,准备下一次进攻行动。
光头把这种态势看成优势在己的表现。
前几天,还在电报里和许粟称兄道弟,哀求他守住洛阳城的光头现在又换了一种口气。
他现在要求蒋鼎文指挥部队和汤恩伯一起发起反击,夺取宜阳,收复伊河河谷地区。
许粟正准备像往常一样,发起一两次反攻,糊弄一下老蒋。
结果,蒋鼎文给许粟展示了一下国民党老军头的功底。
他派出几个连,在洛河边上打死聒噪,营造出渡河反攻的样子。然后,蒋鼎文就不断向光头报捷。
“老头子不过是要个面子,许军长不必在意。”蒋鼎文在电话里毫不在意的说道:“你安心布置洛阳防务,重庆的事一切有我。”
对于许粟而言,光头绝非等闲之辈,而是一个需要他全力以赴、绞尽脑汁去应对的强劲敌手。然而,对于蒋鼎文来说,光头仅仅只是一个与他资历相当、再普通不过的上司而已。
蒋鼎文可是从武昌起义那时候就投身军旅的老牌军人了,其资历之深,经验之丰富,可谓是首屈一指。想当年,他还曾被誉为光头的“五虎上将”之一呢。如此深厚的背景和经历,使得蒋鼎文在面对光头时,根本不会有丝毫的心理负担或压力。
毕竟,他和光头之间的关系,不过是上下级而已。尽管光头地位尊崇,但在蒋鼎文眼中,也不过如此罢了。所以,当蒋鼎文需要糊弄光头时,他完全可以毫无顾忌地施展手段,因为他根本就不会把光头放在心上。
冈村宁次对于国军的象征意义的进攻并没有产生被挑衅的感觉,然而,来自东京大本营的压力却与日俱增。
日军大本营对与英美的战局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战局的恶化程度已经达到了极点。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节节败退,缅甸战场也全面失守,欧洲战场上的盟友更是接连遭受重创,这一连串的坏消息如潮水般涌来,给鬼子部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士气正以惊人的速度崩溃着。
在这种情况下,鬼子们迫切需要一场重大的胜利来重振旗鼓。而攻占洛阳,对于他们来说,不仅能够有效阻止国军向平汉路发动反击,更像是一针能够振奋士气的强心剂。
冈村宁次向菊兵团和第十二军都发去了电报。
“东条首相鉴于形势需要,希望迅速攻克洛阳,我军到底何时攻克洛阳?”
在他的严令下,5月18日,鬼子又一次向洛阳扑了过来。
喜欢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