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土门山,三浦忠次郎坐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里愁眉不展。
鬼子师团的参谋长端着一碗腥臭的马肉汤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师团长,喝点热汤吧。老这么撑着,也不是个事?”
“唉。”三浦忠次郎叹着气,看着桌子上临时描绘出来的地图,根本没有心思去碰肉汤。
他们败退的太快,连地图都丢了,现在可以依靠的指挥器材只有临时拼凑的一堆玩意了。
“渡船搜集的怎么样了?”
鬼子参谋长拿出怀里的统计单念道:“现在只收集到了二十三条木船,部队渡河很困难,而且我们的渡河点在中国军队的炮火覆盖范围内,船只损失很严重。”
“该死。”三浦忠次郎重重的在桌子上砸了一下:“我们的飞机呢?炮兵呢?”
“空军已经退回大后方了,对面的中国军队防空火力很强,我们已经损失了五架战斗机了,他们已经不愿意继续冒险了。”
“至于炮兵。”鬼子参谋长语气停顿了一下:“我们的炮兵大队已经在撤退路上损失光了,后勤部队带的三门山炮火力严重不足,而且我们的战线太窄,根本没有办法隐蔽,只要一开火,中国军队的炮火就会追过来,炮火使用很受限制。”
“唉。”三浦忠次郎站起来连连叹气,他转身盯着参谋长:“你去电台那里盯着,求援电报一刻都不要停。给太原发报,给北平发报,必要的时候,直接给东京发报。一定要把援兵叫过来。”
援军,是不可能来的。
鬼子空军已经被地面上许粟组织的密集的大口径机枪火力网逼退了。
没了空中轰炸扫射的约束,青年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师把鬼子第69师团的紧紧包围在了黄河岸边的土门山附近。
随着鬼子主力部队的溃败,鬼子黄河河防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大洞。
许粟利用这个漏洞,把战场上收集起来的一千条三八大盖,三十四挺轻重机枪,两门九二步兵炮以及配套的六万发步机枪子弹送过河去交给了八路军。
许粟瞧不上这些日制武器,他自己的部队装备体系是完整的,火力已经搭配好了。综合下来,比鬼子师团的火力强多了。要是加进去日械,已经构建好的后勤体系又要重建,火力也要下降。
但这些日械武器对现在国内的各路军队来说,则是一等一的好东西。
对于缺枪少弹的八路军来说尤其如此,许粟给他们的这批武器都足够他们再组建一个主力师了。
收了许粟这笔重礼后,八路的反应也很迅速。
他们立刻发起了晋东南战役,以太行山、王屋山为依托主力尽出,从5月10日到5月25日,半个月内连续作战,收复济源等十多座县城,把当地的鬼子打得望风而逃。
尽管晋东南战役才刚刚打响,但各个据点的鬼子已经嗅到了一丝异样的气息,他们开始疯狂地向其上级请求支援。与此同时,八路军方面也毫不示弱,他们派出了数个基干团,绕到了增援第 69 师团的鬼子援军部队的背后。
这些基干团在鬼子援军的必经之路上四处游荡,不时地对他们的后勤部队发动突然袭击。鬼子的后勤部队原本就因为战线过长而显得有些脆弱,如今更是被八路的奇袭打得措手不及。
不仅如此,八路还在鬼子援军的行军路线上大量布设地雷,使得鬼子的前进之路变得危机四伏。鬼子部队行军中一不小心,就会引发连环爆炸,给他们造成巨大的伤亡。
由于后勤物资被八路切断,这些只拿着步枪的鬼子援兵就算是历经千辛万苦、零零散散地赶到黄河岸边,也会因为没有船只而无法渡河。难道他们要游泳过来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样的话,许粟在这里的两个重迫击炮营就会告诉他们,为什么国军没有重火力打不过鬼子部队了。
这便是许粟此次战斗所采用的基本策略,其核心要点在于“前打后拖”。
具体而言,许粟计划派遣主力部队在黄河以北地区对鬼子第 69 师团发动猛烈攻击,通过强大的火力和迅猛的攻势,给敌人造成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他还将指挥八路军部队在黄河以北地区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拖住前来增援的鬼子部队,为我方主力部队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许粟制定这个策略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场形势。
通过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军主力,能够有效削弱敌人的战斗力,打乱其部署;而拖住鬼子援兵,则可以避免我方陷入被包围的困境,确保战斗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部队行动不是一柄刺出的利剑,更像是一个甩出去的流星锤。
部队的后勤线,就是连在部队这个流星锤锤头后面的锁链。没了后勤,部队当场就要饿死了,特别是现在还要跨河补给,稍有延误,激战中的部队就敢当场死在原地。
第 69 师团如今所处的境地异常艰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