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头,鬼子师团指挥部防御阵地侧翼,突击连已经和赶来的鬼子预备队在战壕中短兵相接了。
双方围绕着机枪阵地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拉锯战。每一次冲锋和反击都伴随着激烈的交火和惨烈的伤亡,倒下的尸体堆积在战壕中,几乎快要将其填满。
鬼子们妄图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夺回被突击连占领的机枪工事。他们疯狂地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击,试图用强大的火力将刚刚冲上阵地的突击连压制回去。
而突击连的战士们则毫不退缩,他们深知夺取机枪阵地对于整个战局的重要性,只有占领这个关键的火力点,才能为后续部队的冲锋提供有力的掩护。
双方的战斗异常胶着,互不相让。突击连的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向前,与鬼子展开了近身肉搏。而鬼子则拼命扫射,试图阻止突击连的进攻。整个战场上,喊杀声、枪炮声响彻云霄。
鬼子的预备部队调过来的足有一个中队,战壕里的突击连官兵感觉鬼子的兵力源源不断,好像根本杀不完一般。
而且随着战斗进行,鬼子的侧射机枪火力也响了起来,突击连的首先跳进战壕的一个排已经打光了,应付起鬼子疯狂的的冲锋就更加吃力了。
最后,还是陈春生亲自带队,端着刺刀把鬼子的第五次反扑压了回去。
配备给突击连的两个重机枪班立刻冲上阵地,在战位上架设好了机枪,猛烈的火力把鬼子的反击部队堵在了交通沟里。
随着双方战线分开,国军营里的迫击炮又重新怒吼起来,鬼子的预备队的运动一下被压制住了。
三营主力在陈铁牛的带领下,立刻赶了上来。
“营长。”陈春生安排好防务后,提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急匆匆的跑了过来:“这批鬼子战斗力太强了,我手底下的兄弟快死光了。”
陈铁牛看了眼胸口抱着绷带还在不断渗血的陈春生,语气坚定的说道:“我们继续进攻,向纵深发展。”
“教员!这?”
陈铁牛拔出自己的配枪,指着前面的鬼子纵深阵地说道:“鬼子战斗力强,说明咱们打对了。师团指挥部的警卫部队能不强吗?”
“咱们只有把鬼子预备队吸引过来,才能减轻团长他们的压力,才能创造战斗机会。”
“跟我上,前进的重赏,后退者杀头。”
陈铁牛作为文化教员,被许粟辛苦培养出来,就是要他们在这种时候发挥作用的。
国军部队是旧军队,他们不支援友军,只顾自己的事迹都快成惯例了。
许粟虽然理解,但是他绝不允许自己部队发生这种事。
青年军第一军还没有建立党组织,底层部队还没有自发性,仗打得激烈了,难免畏惧,会行动迟缓。
这时候,就要许粟排下去的文化教员监督部队,催促部队发起进攻。
在陈铁牛的督战下,三营整理了一下兵力,以炮火为掩护,沿着交通沟开始向着鬼子侧翼阵地纵深突击。
鬼子调过来的一个中队打了半个小时就撑不住了。
鬼子中队在敌后战场确实可以作为战术单位使用,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在正面战场都能击溃国军一个师了。
八路虽然勇猛,但是他们火力不足。鬼子中队可以就地坚守,依靠机枪火力死守,把时间拖下去,等待救援。
国军虽然兵多,但是他们勇气不足。鬼子中队只要撕开他们防线的一点,就能依靠万岁冲锋把国军部队打垮。
但是在许粟部队的猛攻下,他们实在是顶不住了。
因为许粟的部队火力充足,官兵勇猛。
现在架设在交通沟前沿,压制鬼子火力点的三营轻机枪小组这半个小时打出去的子弹,比八路一个连一次伏击战打出去的子弹都要多了。
机枪手架着捷克式轻机枪,瞄着阵地上的鬼子,不断点射着。一旁的副射手拿着机枪弹匣数着枪声,随时补充子弹。
机枪枪管一过热,机枪手就把机枪往旁边一推,拿起早就准备好的新机枪继续扫射起来。
后面机枪小组的士兵赶紧把过热的机枪拉下来,穿上厚手套把过热的枪管换下来,在用枪支清理工具迅速把枪膛清理一番,然后插上备用弹匣,放在一旁备用。
机枪小组后方,背着弹药的运输兵在火线上跑来跑去,把一箱箱机枪子弹源源不断的送了上来。
机枪小组的弹药兵把副射手扔下来的空弹匣重新填满,整齐的放在一旁备用。
在充足的支撑下,前线的机枪手什么都不用管,他只要不断的扫射鬼子阵地就行了。
而且许粟部队的机枪配置充足,三营可以保证机枪阵地不断转移的同时,随时有9挺轻机枪开火。
前线的火力都这么猛,更不要说,后方保证更加充足的重机枪和迫击炮了。
原本,鬼子中队计划依靠阵地上的第二条战壕,利用他们所配备的掷弹筒和重机枪,对三营进行火力压制。
然而,在三营的猛烈攻击下,这些重火力很快就失去了作用。鬼子们发现,他们的火力逐渐被三营压制,而三营则趁机不断向前推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