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种情况,鬼子中队不得不改变战术,只能依靠步枪齐射来阻止三营的冲锋。他们集中所有的步枪火力,试图在战壕之间的空地上形成一道火力网,以阻挡三营的直接冲锋。
没有办法,鬼子只能指望可以通过白刃战,压倒三营的突击部队。
就在这时,他们惊恐地意识到,即便是近身肉搏,自己也绝非三营官兵的对手。
交通沟内,刀光闪烁,寒光逼人,每一次挥舞都伴随着鲜血四溅。鬼子部队被三营的勇士们杀得狼狈不堪,连连后退。
只要战线稍有拉开,夹杂在三营突击部队中的冲锋枪手便会疯狂扫射。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出,无情地穿透鬼子的身体,造成大量的伤亡。
面对如此凶猛的火力,鬼子们陷入了绝境。他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拼命投掷手雷,希望能够暂时阻止三营的进攻。
然而,这仅仅只是权宜之计,手雷爆炸后,硝烟弥漫,三营的步兵们毫不畏惧,迅速冲上前去,再次将鬼子杀退。
双方战线在交通沟里反复拉扯了几次,鬼子的部队就快死光了。
短兵相接,冲锋枪的杀伤力太大了,而他们又没法突破三营步兵的刺刀防线,不能清除这些珍贵的冲锋枪手。
这个鬼子中队可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是专门负责警卫工作的,士兵自然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
然而,许粟对于自己所率领的部队的白刃战训练却非常重视,士兵们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白刃战模拟训练,不断磨练他们的战术技能。
只要部队不自己溃散,那么在白刃战中,鬼子绝对不是他们的对手。
而许粟的部队是不会轻易崩溃的,经过长期的建设,许粟部队的动员监督机制已经相当完善了。
上战场之前,部队已经做到了伙食好,军饷足,动员广。
在来许粟的部队之前,这些壮丁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吃过的猪肉,现在一天就可以吃半斤。主粮不用说,完全是管饱的。
对于刚刚经历了大饥荒的关中汉子来说,这里几乎称得上天堂了。
当兵一个月,军饷按照标准发下来后,这些汉子已经赶都赶不走了。
这军饷不仅充足,而且发的都是大洋。
不要看现在许粟手里一天的流动资金都是好几万大洋,好像大洋就很平常一样。
许粟是镇守一地的军政大员,对他来说,一定意义上,钱已经不是问题了,他更需要的是各类战略物资。
就是许粟当团长的时候,他也不是个爱钱的人。
这是民国,有兵就有钱。许粟要做富家翁轻轻松松,只是要抗战,才没有去过纸醉金迷的腐败日子。
但对于这些壮丁来说,他们有些人还没有见过大洋呢。
一个普通士兵在许粟军队里的月饷是两块大洋,他们的吃住是许粟全包的,不用像其他国军部队那样还要拿自己军饷买粮。
他们的军饷就可以寄回家乡,养活一家人了。
自己可以活,家人也有保障,虽然青年军第一军刚刚组建了几个月,下层官兵对许粟的效忠度已经很高了。
再加上许粟队伍里的文化教员系统已经建设起来了,到了洛阳之后,又在三师长的建议下,进一步完善了不少规章机制。
如今,许粟所领导的部队已经摒弃了那种需要集中起来开展思想工作活动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思想工作已经被细化并融入到了每天的日常训练之中。
在许粟的部队里,每个连都配备了文化教员。这些文化教员与官兵们一同度过白天的训练时光,他们不仅在训练场上指导士兵们的技能,还在训练间隙与士兵们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故事。
到了用餐时间,文化教员会与官兵们一同唱歌,用激昂的歌声激发大家的士气和团队精神。傍晚时分,文化教员会与士兵们围坐在一起,畅谈彼此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给予关心和鼓励。
而在夜晚,部队会组织观看师里播放的抗战电影。这些电影不仅让士兵们更深入地了解抗战历史,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战斗意志。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士兵在许粟的部队里待上两个月,经过身边的文化教员和上级宣传部门的持续教育,他的思想和观念必然会受到深刻的影响。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对打鬼子毫无兴趣,甚至表现出抵触情绪,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他是鬼子派来的间谍。
这样的士兵虽然是和鬼子初次交手,但是打起来异常勇猛,白刃战中,和鬼子同归于尽的比比皆是。
在陈铁牛带着三营打穿鬼子第二条战壕之后,鬼子师团长三浦忠次郎终于坐不住了。
一直隐蔽在师团指挥部的总预备队终于全体出动,向着侧翼阵地扑了过来。
喜欢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