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粟去了朋友的官邸很久,直到晚上才回来。
营地里,一片寂静,只有部队整齐的脚步声和轻微的呼吸声。士兵们手持武器,严阵以待。
许粟匆匆赶回营地,一踏入营地,他就看到了全副武装的楚文。楚文的脸上透露出一丝紧张,他快步迎上来,向许粟敬了个礼:“师长!”
许粟点点头,目光落在楚文身上,楚文注意到许粟的视线,连忙解释道:“师长,我们都很担心您的安全。您这趟出去,一直没有消息,我们都以为……”
他顿了一下,没有把话说完,但许粟心里明白,楚文他们肯定是担心自己被光头绑架了。
许粟微微一笑,安慰道:“放心吧,我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吗?”他拍了拍楚文的肩膀,示意他不要过于紧张。
然而,楚文的神情并没有放松下来,他依然紧盯着许粟身后的黑暗,仿佛那里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没事。”许粟脱下外套递给一旁的林译:“只是得到了很多新消息,让部队解除警戒吧,咱们到屋子里去说。”
楚文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身边的亲卫,向亲卫使了个眼色。亲卫心领神会,立刻转身,带着一群忠诚于楚文的老兵,悄无声息地朝着营门口外的街道散去。
这些老兵们步伐稳健,行动迅速,他们的身影很快就融入了街道的人群之中,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他们分散开来,有的装作路人,有的则在街边的店铺里徘徊,看似随意,实则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要是以前势力小的时候,大家是不会有这么小心的。但现在许粟也算是杂牌军的小领袖。
自从张杨事变之后,大家都看到了光头是怎么对付张杨两人的,再加上出川抗日的刘湘不明不白病死,杂牌军领袖都对光头召见的信任底线已经被击穿了。
楚文必须确定,许粟不是被胁迫了。
确定真的没有情况之后,楚文布置好警戒后,才来到了布置好的临时会议室内。
许粟看了最后进来的楚文一眼,对着已经按照自己命令布置好会场的孙志远说道:“开会吧。”
许粟去了这么久,其实是和自己的靠山陈氏兄弟交流情报。
自从 201 师开赴第六战区进行作战之后,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一来,激烈的战争导致信息传递受阻,二来,是由于国府那早已腐朽不堪的情报交流机制。
许粟作为 201 师的师级指挥官,他肩负着指挥作战的重任。然而,他所能获取的情报十分有限。除了本战区的情报外,其他地方的消息基本上都是通过收音机偶然听到的一些不确定真假的只言片语。
这些只言片语往往含糊不清,让人难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这次,他终于从国府中央得到了准确的情报。
许粟已经离开了滇缅前线,但是他在那里打的几仗严重消耗了鬼子的兵力,并且改变了国军在怒江沿线的战线。
就在常德会战进行的时候,中国驻印军完成了整训,开始进行反攻。
由于怒江战线的局势相较于历史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军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部署,将大量的兵力调往该地区,以应对远征军的进攻。这样一来,密支那方向的守卫兵力就被大大削减了。
面对这一有利形势,驻印军迅速抓住机会,展开了一系列猛烈的攻击。经过数场激烈的战斗,他们逐渐突破了日军的防线,并最终在1944年1月成功地完全解放了密支那。
驼峰航线,这条曾经连接着中印两国的重要空中通道,如今已经停止了运行。它见证了无数英勇的飞行员们穿越高山峻岭、恶劣气候,为抗战运送物资的壮丽历程。
然而,随着密支那机场的失守,日本鬼子的空军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据点,他们再也无法对从印度出发,途经滇西,最终抵达中国的国军运输机队构成威胁。
如今,密支那的上空被一片轰鸣声所笼罩。一架架运输机如大雁般排列成队,划破长空,向着目的地疾驰而去。这些运输机满载着物资和希望,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成为了抗战胜利的有力保障。
现在,美援通道已经通畅了,在史迪威的安排下,一大批美援武器已经在运往201师的路上了。
对于这件事,光头当然很不爽了。
武器运到了,201师不就又要扩编了,这已经快成他的一块心病了。
不过,他现在正忙着另一件事,组建青年军。
历史上,一直到1944年9月,光头才提出了组建青年军的主张,因为直到那时密支那机场才掌握在国军手里,才能得到大批的美援武器。
现在,美援通道已经通畅了,光头也提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开始组建青年军。
陈氏兄弟叫许粟过去,就是告诉他,青年军第一军已经确定由201师改编了。
这是理所当然的。
目前来看,201师所取得的战功已经十分耀眼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