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璃把手机倒扣在书桌上,屏幕朝下,像是要隔绝外面那些吵嚷的声音。她盯着那张被红笔圈过的展台设计图看了很久,指尖在“加一道光”四个字上轻轻摩挲了一下。
“你说的灵感……”她抬头看向陈星燃,声音很轻,“是不是也包括这个?”
陈星燃正从背包里往外掏东西,一听这话动作顿了顿。他没说话,而是抽出一叠打印纸,翻到最上面那张——正是系统预演中出现过的科技艺术展概念图。他把它摊开在桌角,指着其中一处细节:“你看这里,原本是空的,后来你加了一道折射光路。那天你说,‘光得有来处’。”
夏洛璃抿了抿嘴,“可现在有人觉得,我的设计像小孩过家家。”
“那是因为他们没见过真正在意的人怎么做事。”他叼起一颗草莓味棒棒糖,咔哧咬了一口,“你做这个吊坠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
她愣了一下。
“不是市场调研,不是流行趋势,更不是为了讨好谁。”他歪头看着她,“是你记得我八岁那年,在收养所门口攥着半颗化掉的糖不肯松手。你说,那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样子。”
夏洛璃鼻子有点发酸,但她没低头。
“所以问题不在设计幼稚。”陈星燃把糖棍夹在指间转了转,“而在太多人已经忘了,真诚也可以是一种高级。”
他忽然起身拉开抽屉,翻出一个透明小盒,里面躺着几块未组装的金属部件。“我们不解释,也不吵架。我们就做一件事——让这件‘幼稚’的东西,变得谁都抄不了。”
---
凌晨一点十七分,书房灯还亮着。
电脑屏幕上是三维建模界面,五款不同造型的吊坠在虚拟光源下缓缓旋转。每一件都保留了原始的棒棒糖轮廓,但结构完全重构:外层水晶切割成微缩涂鸦纹路,像是童年随手画在作业本边角的小人和笑脸;内核则是精密金属骨架,嵌入温感涂层,体温接触后会逐渐显现出一行极细的铭文——“给最笨的设计姐姐”。
“真的要写这句?”夏洛璃皱眉,“太私人了吧。”
“私人才值钱。”陈星燃靠在椅背上,“现在满大街都是‘限量款’,可哪个是真的限量?我们这五件,编号唯一,附带手写设计笔记,连包装盒都是定制木盒,刻着当天的天气数据。”
“天气?”
“嗯,比如今天,写着‘晴转多云,夜里有风,她删了三条朋友圈又恢复’。”他笑出声,“粉丝最爱扒这些细节。”
夏洛璃抬手打了他一下,“你记这么清楚干嘛。”
“职业习惯。”他耸肩,“再说,你每次纠结的时候都会把笔帽拧下来再装回去,我都数过,平均七次。”
她忍不住笑了,随即又压住嘴角,“万一还是没人买呢?”
“不可能。”他说得干脆,“因为这不是商品,是故事。而人们抢的从来都不是东西,是参与感。”
他顿了顿,补充一句:“而且我知道,三个月后有个国际青年设计师论坛,主讲人会提到‘情感驱动型珠宝’的崛起案例。第一个被放PPT的就是它。”
当然这话他没说出口,只是默默把参数调到最后一栏,点击导出。
---
第二天中午,官方账号发布预告。
标题很简单:《糖光》系列·限时编号款,全球仅五件。
配图是一张模糊的手绘稿扫描件,角落有铅笔写的日期和一句话:“本来只想做个礼物,结果被人说不像话。那这次,我们认真一点。”
评论区起初很安静。
几分钟后开始有人冒头:“又是炒作吧?五件就叫限量?”
“情怀卖点年年用,真当大家傻?”
“上次说国潮不能土,这次又搞卡通款,到底想立什么人设?”
质疑声迅速堆叠。
夏洛璃坐在电脑前刷新页面,手指无意识地抠着鼠标侧键。她刚想关掉网页,突然听见咔哒一声。
陈星燃把素描本合上,塞进背包外袋,然后掏出手机,打开社交平台。
下一秒,一张照片上传。
画面很暗,只有台灯的一束光落在桌面上。夏洛璃伏案工作,手腕上戴着尚未完成的样件,水晶部分反射出细微的暖光。她的手背有些发红,旁边一杯咖啡早已凉透,杯沿留下半个唇印。
配文只有一句:“她总说设计要惊艳世界,其实我只是希望她开心。”
没有标签,没有@任何人。
三分钟后,转发破千。
有人放大图片,发现温感涂层正在缓慢变色,与皮肤接触的位置泛起淡淡的粉红色。
有材料党查证这种复合涂层的研发周期至少九个月,远超普通商业珠宝投入。
还有眼尖的网友对比背景里的日历——那是她连续第三十六天加班到凌晨。
风向悄悄变了。
“等等,这真的是手工做的?不是3D打印套模?”
“你们看那个涂鸦纹路,放大后能认出是小时候课本边角那种鬼画符风格……这也太戳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