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宁婉(贾张氏)的精心算计和暗中调理下,一天天过去。
贾东旭的身体,在外人看来,是“命不该绝”加上“贾张氏不知从哪儿求来的偏方起了作用”,竟然真的出现了缓慢却实实在在的好转。
从最初只能躺着昏睡,到能勉强靠坐着喝点流食,再到能在人搀扶下稍微下地活动几步,虽然依旧虚弱,脸色也还苍白,但那条迈向死亡的路,确确实实是被止住了,并且正在一点点往回走。
这让原本已经绝望的秦淮茹和院里的邻居们都感到惊讶和欣慰,一大爷易中海紧锁的眉头也舒展了不少,觉得贾家这棵“苗”或许还有希望。
然而,就在贾东旭情况稳定下来不久,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打破了贾家表面的平静——秦淮茹发现自己怀孕了。
这个消息让贾家陷入了短暂的复杂情绪中。一方面,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总是带着希望;另一方面,这个孩子来得太不是时候,家里的顶梁柱刚刚从鬼门关拉回来一半,依旧是个药罐子,负担本就沉重,如今又多了一张嘴。
但宁婉(贾张氏)在短暂的错愕后,迅速镇定了下来。
“怀上了是好事,说明咱们贾家气数未尽!别怕,有妈在。”
宁婉(贾张氏)再次展现了她“豁得出脸皮”和“据理力争”的能力。她带着秦淮茹,直接找到了厂领导。
这一次,她不再是一味哭闹,而是打起了悲情牌加政策牌。
“领导,您看看我们家,东旭是为厂里受伤的,现在人是缓过来点,可也废了,干不了重活了。我这儿媳妇,如今又怀了他的孩子,这是我们贾家唯一的根苗了!
她一个农村户口,带着几个孩子,没有定量,让我们这老弱病残怎么活啊!”
她声泪俱下,却句句在理。
“东旭是为厂里贡献变成这样的,厂里总不能看着他断了香火,让孩子生下来连口饱饭都吃不上吧?
按规定,职工因公致残或死亡,家属是可以顶替工作的吧?
淮茹虽然怀着孩子,干不了车间重活,但厂里后勤、食堂,总有个轻省点的位置吧?
求领导看在东旭以往勤勤恳恳的份上,给我们家一条活路,让淮茹顶替东旭进厂,把孩子们的户口也解决了吧!”
她这番既有情理又有依据的话,打动了厂领导。
考虑到贾东旭的特殊情况,以及秦淮茹确实怀孕需要照顾,厂里经过研究,最终同意了让秦淮茹顶替贾东旭的名额进厂。
鉴于她是孕妇,被安排进了后勤部,做一些相对轻松的杂务。
同时,按照政策,准许将秦淮茹和孩子们(包括未出生的)的户口迁入城里,享受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
“妈!办成了!都办成了!”秦淮茹茹很是激动,看着婆婆的眼神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服和感激。
这个曾经只会骂她的婆婆,一步步成了她的主心骨。
宁婉(贾张氏)接过那薄薄却重逾千斤的户口本,心里也松了口气。解决了户口和定量问题,贾家才算是在这四九城真正扎下了根,有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好,好啊。以后你安心上班,注意身子。家里有我。”
孩子们有了定量,秦淮茹有了份稳定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贾东旭在缓慢康复,这个家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院里人知道这个消息后,也是议论纷纷。
大多数人都为贾家感到高兴,觉得这婆媳俩真是不容易,总算熬出了点头。
一大爷易中海更是觉得欣慰,觉得贾家这算是稳住了,他心里的那块大石头也落地了不少。
秦淮茹每日去后勤部上班,虽然辛苦,但脸上渐渐有了光彩。
宁婉(贾张氏)则在家操持家务,照顾日渐康复的贾东旭和年幼的棒梗、小当,同时继续用木系异能和灵药为贾东旭巩固身体。
看着家里的情况逐渐稳定,宁婉(贾张氏)心里也开始盘算起来。
光靠秦淮茹那点工资和厂里的补助,家里也只能勉强维持,想要过得更好,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未来,还需要更多的收入。
她也想找份工作,哪怕钱不多,也能贴补家用,更能改变她在大院里“吃闲饭”的形象。
不过,她不着急。贾东旭现在虽然能生活自理了,但身体底子还虚,需要人从旁照看。
她打算等贾东旭身体再好一些,能完全独立照顾自己,或者等秦淮茹生下孩子、身体恢复之后,再出去找机会。
反正她有随身空间和诸多技能傍身,在这个时代找个能糊口的营生,应该不难。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稳住这个家,确保贾东旭彻底康复,以及……迎接那个即将到来的新生命。
有了秦淮茹的工资和孩子们的定量,贾家的日子虽然依旧紧巴,但总算不再是之前那种朝不保夕、全靠接济的凄惶状态了。
宁婉(贾张氏)精打细算,将家里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宁婉(贾张氏)就提着篮子去了附近的菜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