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伟心中雪亮,脸上却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高老师,您考虑得深远。亮平的性子,我确实有些了解。您放心,于公,配合反贪局办案是公安厅的职责所在,我绝不会含糊。于私,作为师兄,我也会找机会多和他沟通,尽量让他能更快、更全面地了解汉东的实际情况,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误判。”
他略微停顿,仿佛在组织语言,然后用一种推心置腹的语气说道:“其实,我觉得亮平过来,未必是坏事。他原则性强,正好可以帮我们清除一些真正的积弊。只要引导得当,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证据确凿、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上,这对净化汉东的政治生态、优化营商环境,反而是有力的促进。怕就怕……”
“怕就怕什么?”高育良追问道。
“怕就怕他年轻气盛,容易被人当枪使。”祁同伟压低了声音,像是分享一个重要的洞察,“汉东局面复杂,有些人,自己屁股不干净,可能反而希望水被搅浑,甚至希望借亮平这把‘利剑’,来达到他们个人的某些目的。比如,李达康市长,他作风强硬,锐意改革,但有时候难免……动作大一些。如果亮平不了解情况,被他人的片面之词影响,可能会在一些问题上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祁同伟巧妙地将高育良对侯亮平“不听话”的担忧,引导到了对李达康的警惕上。高育良与李达康之间因政见和权力产生的龃龉由来已久,这是汉东官场公开的秘密。果然,高育良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显然想到了某种可能性。
“李达康……”高育良沉吟道,“他这个人是能干,但也确实霸道。亮平如果被他利用……”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祁同伟见时机成熟,给出了自己的承诺:“高老师,您放心。我会把握好分寸。既要支持亮平的工作,体现汉东省委对反腐工作的坚决态度,也会注意方式方法,加强沟通协调,尽力维护大局的稳定。总之,一切以您的指示为准绳,以汉东的大局为重。”
这番话,既表明了自己站在高育良一边的立场,又展现出了顾全大局的姿态,说得滴水不漏。
高育良凝视了祁同伟片刻,脸上终于露出了较为轻松的笑容:“同伟啊,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看来经过前段时间的休整,你的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确实提高了不少。很好,要保持下去。”他站起身,亲切地拍了拍祁同伟的肩膀,“走吧,吃饭去,你吴老师该等急了。亮平的事,我们心中有数就好,等他来了,看看情况再说。”
这顿家常便饭,气氛看似融洽。吴惠芬热情地布菜,闲聊着一些生活琐事和文艺话题,巧妙地冲淡了书房里谈话留下的严肃气息。祁同伟应对得体,不时逗得吴惠芬轻笑,展现出一个稳重又不失亲和的后辈形象。
饭后,又小坐片刻,祁同伟便起身告辞。高育良和吴惠芬将他送到门口。
离开高育良家,坐进车里,祁同伟脸上的温和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冷静。与高育良的这次谈话,基本达到了他的预期:进一步巩固了与高育良的“师徒同盟”,成功地将高育良对侯亮平的部分担忧转移到了李达康身上,并且为自己接下来与侯亮平的互动争取到了最大的行动自由和“尚方宝剑”——一切都是“按照高老师的指示,维护大局稳定”。
侯亮平的到来,对祁同伟而言,是危机,也是契机。危机在于,这个学弟拥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和执着,是自己计划中最大的变数。契机在于,侯亮平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赵家集团乃至高育良的一种强大威慑。只要操作得当,他完全可以将侯亮平这把利剑,引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借力打力,加速赵家的覆灭,同时确保自己能够安全着陆,甚至火中取栗。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夜色中,窗外的霓虹流光溢彩。祁同伟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与侯亮平见面时的场景,以及后续一连串可能的交锋与博弈。他知道,真正的较量,随着这位老同学的到来,即将拉开序幕。而他,这个知晓“剧本”走向的重生者,必须比任何人都更加谨慎,也更加大胆。他的每一步,都不能错。
喜欢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