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国的春日,风沙比冬日柔和了许多,却吹不散 “西域 - 融境” 会谈前的紧张氛围。李默站在驿馆窗前,看着街上往来的西域各国使者,心中满是忐忑 —— 虽然龟兹国王已表达合作意愿,但西域各国与 “融境联盟” 素无往来,且东晋残余势力仍在暗中活动,会谈能否顺利,还是未知。“伊吾先生,于阗国和疏勒国的使者,态度如何?” 李默问身边的龟兹商人,语气带着担忧。伊吾摇了摇头:“于阗国使者受东晋残余势力影响,对‘融境联盟’心存疑虑;疏勒国则担心商路开通后,自己的中转地位会被削弱,态度也很暧昧。”
三日后,会谈在龟兹国的议事大殿举行。殿内,西域各国使者分坐两侧,“融境联盟” 的代表除了李默,还有姚弋仲率领的羌人将领 —— 姚弋仲的援军抵达后,不仅带来了更多的铁器样品,还带来了 “融境联盟” 各族合作的案例。龟兹国王率先开口:“今日召集各位,是想与‘融境联盟’商议商路合作事宜。各位有什么疑问,可尽管提出。”
话音刚落,于阗国使者立刻起身:“我听说‘融境联盟’以武力吞并草原部落,若开通商路,你们会不会趁机控制西域?” 李默早有准备,示意姚弋仲拿出《洛阳融境律》副本和 “融境联盟” 公约:“于阗国使者请看,‘融境联盟’的每一条律法,都明确规定‘各族平等、互不侵犯’;我们与草原部落合作,从未强迫对方加入,而是尊重其意愿,共享资源。” 姚弋仲也补充道:“羌人部落原本在西方游牧,加入‘融境联盟’后,不仅保留了部落传统,还通过商路卖出了更多的羊毛,百姓生活比以前更好。”
然而,疏勒国使者却提出了新的质疑:“商路开通后,洛阳城的铁器和粮食会大量涌入西域,我们的本土产业会不会被冲击?” 李默微微一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商路规划图:“我们建议‘差异化合作’—— 疏勒国擅长中转贸易,可负责西域与北方的货物转运,‘融境联盟’会给予三成利润补贴;于阗国盛产玉石,我们可在洛阳城设立‘西域玉石馆’,帮助你们开拓北方市场。” 规划图既考虑了各国的利益,又突出了合作共赢,让原本质疑的使者们陷入了沉思。
就在会谈即将达成共识时,大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混乱 —— 一名东晋残余势力的刺客,试图冲进殿内刺杀李默,幸好被姚弋仲的士兵及时拦住。“东晋残余势力连会谈都要破坏,可见他们根本不想让西域与北方和平通商!” 龟兹国王见状,愤怒地说道,“本王决定,与‘融境联盟’正式签订商路合作协议,若有国家愿意加入,我们共同受益;若不愿,也可保持中立,但不得与东晋残余势力勾结。” 有了龟兹国的带头,于阗国和疏勒国的使者也纷纷表态,愿意与 “融境联盟” 合作,会谈最终圆满结束,西域与北方的商路正式开通。
与此同时,北方的丁零部落正面临融入 “融境联盟” 的考验。巴图和刘延率领队伍,带着丁零部落的使者前往洛阳城 —— 骨都侯虽同意合作,但担心部落成员难以适应 “融境” 甚后,特意派自己的儿子骨都律随行,考察洛阳城的实际情况。然而,刚进入 “融境联盟” 的草原部落领地,矛盾就爆发了。
丁零部落的使者习惯了游牧生活,在经过鲜卑部落的牧场时,未经允许便让马匹啃食鲜卑的牧草。鲜卑牧民见状,立刻上前阻拦:“这是我们部落的牧场,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放牧!” 丁零使者却不以为然:“草原本就是共用的,你们‘融境联盟’不是说各族平等吗?为何连牧草都不让吃?” 双方争执不下,甚至拔剑相向,幸好巴图及时赶到,才避免了冲突升级。
“‘融境’的平等,不是无规矩的自由,而是尊重彼此的权益。” 巴图将双方带到鲜卑部落的议事帐,拿出《洛阳融境律》中关于牧场使用的条款,“鲜卑部落的牧场是通过开垦获得的,律例规定‘谁开垦,谁使用’,但也允许其他部落通过交换或租赁的方式使用。丁零使者若是需要牧草,可与鲜卑部落商议,用皮毛或猎物交换,这样既尊重了鲜卑部落的权益,也解决了你们的需求。” 经过巴图的调解,丁零使者与鲜卑牧民最终达成和解,丁零使者用两张狐皮,换取了三天的牧场使用权。
类似的矛盾,在前往洛阳城的路上不断发生 —— 丁零使者不习惯汉人村庄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在村庄外大声喧哗,影响村民休息;不了解羯族的 “祭祀礼仪”,误闯羯族的祭祀场地,引发羯族牧民的不满。每一次矛盾,都让骨都律对 “融境” 产生新的疑虑:“这样的‘融境’,需要我们改变太多习惯,真的适合丁零部落吗?”
巴图看出了骨都律的担忧,特意带他来到 “胡汉新村”。此时的 “胡汉新村”,汉人、羯族、匈奴等各族百姓正一起劳作 —— 汉人农夫教羯族牧民种植小麦,羯族牧民教汉人农夫养羊,孩子们则在一旁一起玩耍,丝毫没有民族隔阂。“骨都律兄弟,‘融境’不是让一方改变习惯,而是双方互相适应、互相学习。” 巴图指着正在合作的各族百姓,“汉人学习游牧技巧,羯族学习农耕技术,最终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丁零部落若加入‘融境联盟’,不仅能保留自己的游牧传统,还能学习到铁器制作、粮食种植等技术,让部落的生活更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