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后的洛阳城,处处透着生机。城西的铁厂内,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 羌人工匠阿罗耶和汉人铁匠张老铁正围着熔炉,争论着铁器的锻造火候。“羌人锻造讲究‘快火淬硬’,这样马刀才能锋利!” 阿罗耶手持长钳,将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坯浸入冷水,溅起的水花带着热气,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张老铁却摇了摇头,用小锤敲了敲冷却后的铁坯:“太脆了!汉人锻造要‘慢火细锻’,多捶打几次,铁器才耐用,适合做农具。”
两人争执不下时,一旁的羯族皮匠帖木儿突然开口:“不如我们试试?先用羌人的快火淬硬,再用汉人的慢火细锻,说不定又锋利又耐用。” 阿罗耶和张老铁对视一眼,决定放手一试。当那块融合两族技艺的铁坯,最终被锻造成一把既锋利又坚韧的马刀时,铁厂里爆发出阵阵欢呼。“这就是‘融境’的铁!” 张老铁举起马刀,阳光照在刀身上,映出各族工匠的笑脸。
铁厂的成功,让洛阳城的铁器产量激增。不仅能满足城内百姓的需求,还能运往北方部落 —— 鲜卑牧民用上了更耐用的马具,匈奴农夫换上了更锋利的犁铧,甚至连之前与洛阳城有摩擦的武陵蛮部落,也通过秘密商道,来购买洛阳城的铁器。负责秘密商道的汉人商人李默,每次从江南回来,都会带来好消息:“桓冲的封锁越来越松了,不少江南商户都愿意跟我们合作,他们说,洛阳城的铁器比东晋的好,价格还公道。”
石勒与崔岳站在铁厂的高处,看着满载铁器的车队驶离洛阳城,心中满是欣慰。“铁不仅是工具,更是‘融境’的纽带。” 石勒感慨道,“有了铁器,各族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融境’的根基也越来越稳。” 崔岳却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神色凝重:“将军,桓冲不会善罢甘休。这是派往江南的斥候传回的消息,桓冲正在暗中联络北方的柔然部落残余势力,想要再次南北夹击洛阳城。”
密信里的内容让石勒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 柔然部落残余势力虽只剩数千人,却熟悉北方草原地形,擅长骑兵突袭;桓冲则集结了三万大军,在江南边境待命,只要柔然部落发起进攻,东晋军队就会立刻北上。“桓冲这是想趁我们放松警惕,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石勒将密信摔在案上,“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崔岳立刻提出对策:“柔然部落残余势力擅长突袭,我们可以派巴图率领骑兵,在北方边境巡逻,加强防御;同时,让刘延联络北方的鲜卑、匈奴部落,形成联防,一旦发现柔然部落的踪迹,立刻通报;至于江南的桓冲,我们可以利用秘密商道,让江南商户传递假消息,说洛阳城的主力都在北方,引诱东晋军队提前进攻,再设伏歼灭他们。” 石勒点头同意,立刻下令部署。
巴图接到命令后,立刻率领五千骑兵,前往北方边境。临行前,他特意来到铁厂,取走了那把融合两族技艺的马刀:“有了这把刀,我定能守住边境,不让柔然部落靠近洛阳城!” 张老铁笑着拍了拍巴图的肩膀:“将军放心,我们会尽快打造更多的好刀,支援你们!”
巴图率领骑兵抵达北方边境后,与当地的鲜卑、匈奴部落汇合,组成了一支联防队。他们每天在草原上巡逻,警惕地观察着每一处动静。然而,柔然部落的残余势力却像消失了一样,始终没有出现。“将军,会不会是斥候的情报有误?” 一名鲜卑将领疑惑地问。巴图却摇了摇头:“桓冲一向狡诈,他们很可能在等待时机,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
与此同时,江南的桓冲果然收到了假消息。“洛阳城的主力都在北方,南方防守空虚!” 桓冲看着密信,眼中满是兴奋,“传我命令,三日后,率领大军北上,拿下汝南城,直逼洛阳城!” 东晋军队很快集结完毕,朝着汝南城的方向进发。他们不知道,石勒早已派姚弋仲率领三万大军,在汝南城附近设下埋伏,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三日后,东晋军队果然进入了埋伏圈。姚弋仲一声令下,埋伏的士兵们立刻发起进攻。东晋军队毫无防备,顿时慌了手脚,纷纷四散逃窜。姚弋仲率领骑兵追击,斩杀了大量东晋士兵,缴获了无数武器和粮草。桓冲看着溃败的军队,心中满是愤怒和不甘,只能下令撤军,带着残兵败将狼狈返回江南。
然而,就在姚弋仲庆祝胜利时,北方边境传来了坏消息 —— 柔然部落的残余势力趁巴图的骑兵与鲜卑、匈奴部落汇合的间隙,突袭了朔方郡的盐矿,抢走了大量的盐,还杀害了不少矿工。“将军,盐矿损失惨重,若是不能尽快恢复生产,洛阳城的盐供应会出现问题!” 斥候焦急地禀报。
巴图得知消息后,心中大怒,立刻率领骑兵,朝着柔然部落残余势力的方向追击。“一定要为死去的矿工报仇,夺回被抢走的盐!” 巴图的眼中满是怒火,骑兵们也纷纷怒吼着,加快了前进的速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