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草原的风,比往日更烈。巴图率领五千骑兵抵达边境时,刘延的军队刚完成对柔然降兵的安置,尚未完全休整。两人在临时搭建的军帐内展开地图,指尖同时落在边境的 “狼山口”—— 这里是草原联军南下的必经之路,山口狭窄,两侧是陡峭的岩壁,是伏击的绝佳地点。
“草原联军虽号称五万,却多是临时拼凑的部落牧民,军心涣散。” 刘延指着地图上的标记,语气坚定,“我们可在狼山口两侧设伏,用滚石和火油阻断他们的去路,再派骑兵从侧翼突袭,定能一举击溃他们。” 巴图点头赞同,补充道:“我带来的羯族骑兵擅长近身厮杀,可负责正面冲锋;你的匈奴骑兵熟悉草原地形,可绕到联军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 两人一拍即合,立刻分头部署兵力。
三日后,草原联军果然朝着狼山口进发。首领拓跋烈(与之前拓跋部残余势力首领同名)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最前方,看着身后浩浩荡荡的军队,眼中满是得意 —— 他以为洛阳城的主力被东晋牵制在南部,边境防守空虚,拿下狼山口易如反掌。“兄弟们,穿过狼山口,就是洛阳城的沃土!那里有吃不完的粮食,住不完的房屋,只要我们拿下洛阳城,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拓跋烈的呼喊声在草原上回荡,联军士兵们纷纷欢呼,加快了前进的速度。
当联军的先头部队进入狼山口时,两侧的岩壁上突然传来一声令下:“放!” 早已埋伏在那里的士兵们立刻推下滚石,点燃火油。巨石滚滚而下,火油顺着岩壁流淌,瞬间将山口变成了一片火海。联军士兵们惊慌失措,纷纷四处逃窜,队伍瞬间乱作一团。
“杀!” 巴图率领羯族骑兵,从山口左侧冲出来,弯刀在阳光下泛着寒光,瞬间斩杀多名联军士兵。刘延则率领匈奴骑兵,绕到联军后方,发起突袭。草原联军腹背受敌,士气大跌,不少士兵放下武器,跪地投降。拓跋烈见状,心中大惊,想要率军突围,却被巴图拦住。“拓跋烈,你勾结东晋,挑起战乱,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巴图大喝一声,弯刀直刺拓跋烈的胸口。拓跋烈想要躲避,却被身边的一名降兵绊倒,当场被斩杀。
狼山口的战斗很快结束,草原联军的残兵纷纷四散逃窜。巴图和刘延站在山口,看着满地的尸体和投降的士兵,心中满是感慨 —— 这场胜利,不仅守住了边境,更证明了胡汉联军的强大战斗力。“传我命令,将投降的士兵带回洛阳城,交给石勒将军处置。同时,派人前往草原各部落,告知他们草原联军已被击溃,若再敢与洛阳城为敌,定不饶赦!” 刘延下令道,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也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与此同时,南部的汝南城,石勒正率领三万大军,与桓温的东晋大军展开激烈厮杀。恒温吸取了上次战败的教训,采取了 “围而不攻” 的策略,想要断绝汝南城的粮草供应,逼迫石勒投降。城墙上的守军早已断粮数日,士兵们只能靠煮野菜充饥,却依旧死死守住城门,没有一人退缩。
“将军,我们的粮草最多只能支撑三日了,若是再得不到支援,汝南城恐怕会失守。” 守城将领浑身是伤,走到石勒面前,声音沙哑地说。石勒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东晋军队,心中满是焦急 —— 他派去请求 “洛阳盟约” 部落支援的使者还未返回,若是三日之内援军不到,汝南城真的会陷入绝境。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 是姚弋仲率领的羌人骑兵!“石勒将军,我们来了!” 姚弋仲骑着马,走在队伍最前方,大声喊道,“我接到你的求援信后,立刻率领三万骑兵赶来支援,还带来了足够的粮草!” 石勒见状,心中大喜,立刻下令打开城门,迎接姚弋仲的军队入城。
姚弋仲的军队入城后,不仅带来了粮草,还带来了 “洛阳盟约” 其他部落的援军 —— 鲜卑段部、乌桓部落的骑兵也陆续赶到。石勒看着眼前的各族援军,心中满是感动:“多谢各位首领前来支援!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击退东晋军队,守住汝南城!” 各族首领纷纷表示,愿意与石勒并肩作战,共同守护洛阳城的和平。
次日清晨,石勒率领各族联军,打开汝南城的城门,主动向东晋大军发起进攻。汉人的步兵方阵、羯族的骑兵、匈奴的弓箭兵、鲜卑的猎兵、羌人的重装骑兵,各族士兵配合默契,像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东晋军队的阵中。桓温没想到洛阳城会有这么多援军,心中大惊,连忙下令撤军。
“恒温,哪里逃!” 石勒大喊一声,率领骑兵追击。东晋军队溃不成军,纷纷四散逃窜。石勒率军追击数十里,斩杀了大量东晋士兵,缴获了无数武器和粮草,才下令收兵返回汝南城。
汝南城的战斗结束后,石勒站在城楼上,看着身边的各族将领,心中满是感慨:“这场胜利,不是我一个人的胜利,而是我们胡汉各族共同的胜利!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各族将领纷纷点头,眼中满是坚定的光芒 —— 他们知道,经过这场战斗,“洛阳盟约” 的凝聚力更强了,胡汉交融的信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