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的三月,欧洲大陆正挣扎着从严冬中苏醒,泥土解冻,空气中弥漫着潮湿与新生交织的气息。
汉斯·伯格少尉的生活,如同一架原本只遵循精密军事节奏的钟表,但自从在柏林大学街角那次意外邂逅后,被注入了一缕柔和而不同的旋律。(林晓:死舔狗)
他高效地执行着皇帝下达的纪录片任务,与UFA(宇宙电影股份公司)的接洽非常顺利,导演和制片人对这个由皇帝亲自下令、皇帝副官直接协调的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谦卑,调阅前线胶片素材的命令通过最高统帅部发出,效率极高。
工作之余,他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位名叫林明华的中国女留学生,他们又在大学区那家名为“橡树之下”的古老咖啡馆见了几次面。
咖啡馆里弥漫着现磨咖啡的醇香和旧书卷的气味,成了他们小小的避世之所。
一次,林明华正尝试向汉斯解释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与东方写意美学的某种隐秘联系,汉斯虽然听得入神,但眼神中的一丝困惑还是被她捕捉到了。
她笑了笑,转换了话题,轻声用中文念了一句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然后,她抿了一口咖啡,努力用德语解释:“这就像…天空飘浮的云彩,是游子漂泊不定的心意;缓缓西沉的落日,是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它说的是一种…距离和思念。”
汉斯静静地听着,他蓝灰色的眼睛注视着窗外偶尔走过的学生,仿佛在想象那种遥远的意境。他沉默了片刻,说道:
“虽然我不懂中文的音律,但这份感觉…我能体会到,就像我们的士兵在战壕里,望着天上的云,也许会想起家乡的黑森林和特色这感觉是相通的,对吗?明华?”他第一次自然地叫出了她的名字。
林明华的脸微微泛红,点了点头:“是的,伯格先生,艺术和情感…有时能超越语言。”
“叫我汉斯吧,”他温和地说,“在‘橡树之下’,我们可以暂时忘记军衔和学位。”他发现自己无比期待这些短暂的会面,甚至会留意她无意中提到的喜好。
她曾说起过欣赏巴赫音乐中严谨的建筑美感。于是下一次见面时,汉斯“偶然”带来了两张巴赫的唱片。(7英寸,两张50美分)
“哦!天哪!这太珍贵了!”林明华惊喜地接过唱片,“您是怎么…”
“正好路过一家唱片店,”汉斯轻描淡写地说,掩饰着自己的用心,“想起你说过喜欢巴赫,觉得你可能会感兴趣。”
一种微妙而纯粹的情愫,在战后的柏林悄然滋生,让身处帝国权力核心的年轻副官,体验到了超越战争与政治的、平凡而温暖的慰藉。
3月4日一个清晨,寒雾尚未散尽,皇帝林晓出人意料地命令车队前往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斯鲁庄园,他没有通知当地政府或驻军,轻车简从,只带了必要的随行人员和汉斯少尉。
在奥托·冯·俾斯麦那座简朴而庄重的墓前,皇帝独自站立了许久,汉斯站在远处,看着皇帝沉默的背影,仿佛能感受到那沉重历史帷幕的落下与新篇的开启。
林晓凝视着墓碑上那个名字,心中波涛汹涌,‘铁血宰相’…你凭借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意志,将散落的德意志碎片焊接成一个强大的帝国。
但你为她规划的,是一个稳健的、立足于欧洲大陆的未来,用谨慎的联盟和有限的战争来保障安全。”他在心中默念,仿佛在与那位长眠的巨人对话。
“但是,时代变了,阁下。”他的思绪继续翻腾,“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正在到来,海洋、贸易、科技才是未来的关键,守成,或许能维持一时,但无法让德意志在未来的巨变中真正强大,甚至可能…再次被包围、被扼杀,我走的这条路,更加冒险,更像一场豪赌。”
“我颠覆了你的大陆政策,将德国带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甚至…某种程度上,挑战了你与俄皇的传统友谊。”
一阵冷风吹过,拂动他军大衣的衣角。他的眼神变得愈发坚定:“我所做的一切,并非否定你的伟大,恰恰是为了守护你缔造的这一切,为了让她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更辉煌,请你…理解。”
这次静默的拜访,更像是一次与旧时代的告别和对自我选择的最终确认,一种跨越时空的责任交接。
从墓地返回后不久,一个来自罗马的消息震动了欧洲外交界 在教皇本笃十五世的多次秘密斡旋和私下沟通后,尤其是在德意志帝国事实上承认了教皇国复辟并在对法媾和条款中展现出“令人惊讶的大度”(大幅削减赔款)后。
教皇陛下向威廉二世发出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提议:在即将于柏林举行的盛大胜利阅兵仪式上,由驻巴伐利亚的教皇特使主教尤金尼奥·帕切利(未来庇护十二世)公开尊称威廉二世为“凯撒”。
这不仅是对其德意志皇帝身份的重申,更是赋予其继承古罗马奥古斯都·凯撒的荣光,象征其成为欧洲乃至基督教世界世俗领袖的崇高地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