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悄悄的更新,应该没人发现)
1916年的秋日,欧洲的命运在天平上剧烈摇摆。德意志帝国的军锋似乎无坚不摧, 但来自内部的反噬与外部世界逐渐凝聚的敌意,也如同乌云般汇聚,战争进入了最血腥、也最关键的阶段。
9月末10月初巴黎攻防战达到了惨烈的顶点,德军不惜代价,将最后的重磅预备队投入战场。
成千上万发的重型炮弹和航空炸弹将巴黎东区和北区化为一片燃烧的废墟,古德里安将军的装甲矛头在付出巨大损失后,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突破。
9月30日,德军大规模突入巴黎市中心。激烈的巷战在每一个街区、每一座地标建筑展开。
埃菲尔铁塔下、凯旋门、卢浮宫周边都变成了战场。法军和市民组成的抵抗队伍进行了英勇但绝望的战斗。
10月2日,德军包围并攻克了法国军事学院,法军指挥部所在区域陷入混乱,大量的法军部队被分割包围,弹药耗尽,通讯中断。
就在巴黎市政厅即将被攻占的前夕,一场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发生了,一支数量可观、主要由殖民地部队组成的法军残部,在一位上校的带领下,于塞纳河畔的一座公园内向进攻的德军部队双手举起放下武器,部分法军甚至拿起自制的白旗。
投降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成建制的法军士兵放下武器,从废墟和街垒中走出,他们面容憔悴,眼神空洞,战争的意志已经被无尽的轰炸和残酷的巷战彻底摧毁。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投降者,前进中的德军装甲部队却无法停下脚步,古德里安将军的指挥车行驶到现场,他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俘虏和停滞不前的部队,拿起车载扩音器,用冷峻而清晰的德语(由副官翻译成法语)喊道:
“士兵们!继续前进!目标,塞纳河以西!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愿意投降的,放下武器,留在原地!或者站成两排,等待后续部队收容!阻挡前进道路者,将被视为敌人,格杀勿论!”
这句话——“Wir haben keine Zeit, euch zu gefangen zu nehmen!”(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迅速传开,日后被称为“古德里安通告”。
它冷酷地体现了德军追求速度、无视琐碎的战术哲学,也成为了巴黎陷落过程中一个极具争议和冲击力的注脚。
德军装甲纵队毫不减速地从放下武器的法军士兵旁边轰鸣而过,继续向城市心脏和西岸推进。
10月5日,德军基本控制巴黎全城,埃菲尔铁塔、卢浮宫上升起了德意志帝国的黑鹰旗(林晓:任何邪恶终将绳之以法,“B站某视频学到的。”),菲利普·贝当元帅和他的部分政府成员以及残余部队,仓皇撤往法国南部波尔多地区,并发表声明,宣称将继续抵抗到底。
然而,巴黎的陷落,在心理和战略上对法国以及协约国都是致命一击。一个伟大的首都,就此沦陷了。
西边亮的同时,遥远广阔的东线,曼施坦因上校协调的攻势虽遭遇顽强抵抗,但依然缓慢而坚定地向莫斯科方向挤压。
10月4日,德白联军先头部队已推进至图拉以南地区,距离莫斯科已不足200公里。
红军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力量以及重武器,包括仓促武装起来的工人赤卫队和学生营,在莫斯科外围构筑了层层防线。
列宁在克里姆林宫发出了“绝不后退一步”、“保卫红色莫斯科”的号召,气氛紧张到极点。
在漫长的补给线和恶劣的天气中,一支德军支援的侦察分队在一次前出侦察任务中遭遇红军伏击。
队伍被打散,来自奥匈帝国、却极度狂热于德意志事业的传令兵——阿道夫·希特勒——凭借其出色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冷酷的射击技巧,不仅自己成功脱险,还带回了关于红军防线薄弱点的宝贵情报。
他的表现再次得到了上司的注意,虽然其偏激的言论依旧让同僚侧目,但在战功至上的军队里,这种“狂热”反而被视为一种“忠诚”和“勇敢”。
无论是西线的战局还是东线的战局同样牵动着柏林的心,而东线战场上能否在严冬到来之前给予莫斯科致命一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东线未来的战略态势。
就在巴黎沦陷以及东线兵临莫斯科的捷报传来的同时,柏林隐藏的危机爆发了。
10月6日凌晨,以年轻容克贵族克劳斯·冯·施塔芬贝格为首的秘密集团,认为皇帝深陷东西两线战事、且其“激进改革”已引发内部不满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们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尤其是低估了皇帝对军队和情报系统的控制力,甚至认为皇帝在前线的错误情报。
他们的计划鲁莽而粗糙:利用威廉皇储的名义(皇储本人被半推半就地卷入,更多是出于对父亲的不满和虚荣心),煽动部分对皇帝政策不满的海军官兵、以及少数被拉拢的柏林卫戍部队军官,同时争取那些担心战争无限期进行会影响全球金融稳定的犹太商业领袖的财力支持(承诺政变后尽快媾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