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同鼓着腮帮子,一路踢着土坷垃跑回家,小胸脯里像塞了个烧得正旺的小煤炉,呼呼往外喷着委屈和火气。那堵矮墙头——他精心晾晒“粮食”的“晒场”——此刻在他脑海里一遍遍回放:稀碎的泥饼,凌乱的爪印,他视若珍宝的“劳动成果”被糟蹋得不成样子。除了栓柱和铁蛋那两个“坏分子”,还能有谁?他们俩刚才还梗着脖子不承认!小普同越想越气,鼻子发酸,狠狠用脏兮兮的手背揉了下眼睛,结果沾了泥巴的眼皮更涩得难受。
他闷头冲进自家院子,差点撞上正蹲在灶台边看蚂蚁搬家的妹妹小梅。四岁的小丫头扎着两个小揪揪,仰起沾了灰的小脸,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哥哥:“哥?你咋啦?哭啦?”声音脆生生的,比去年清楚利落多了。
“谁哭了!”小普同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浓重的哭腔,又急又冲,“都是栓柱铁蛋!坏蛋!偷我的饼子!还踩烂!不跟他们好了!”他吼完,绕过妹妹,一头扎进堂屋,把自己重重摔在靠墙那张旧条凳上,两只脚悬空着,泄愤似的来回踢蹬条凳腿,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堂屋有些暗,空气里浮动着中午饭菜残留的、淡淡的油盐和柴火气息。弟弟家宝被放在旁边一个铺了旧棉垫的柳条筐里,正咿咿呀呀地啃着自己的手指头,口水亮晶晶地淌了一下巴。小普同的动静吓得他停下动作,小嘴一瘪,眼看就要哭出来。
“哎哟,我的小祖宗!”母亲李秀云的声音从里屋传来,带着点无奈的笑意。她撩开门帘走出来,手里还拿着件正缝补的旧衣服。她中等身材,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挽着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一眼瞧见条凳上气鼓鼓的儿子,再看看筐里要哭不哭的小儿子,她赶紧走过去,把家宝抱起来轻轻拍着哄:“宝儿乖,不哭不哭,看你哥,跟个气蛤蟆似的,可别学他。”
李秀云抱着家宝走到条凳边,挨着小普同坐下。她腾出一只手,想去摸摸儿子汗湿的脑门:“咋啦?跟娘说说,谁惹我们普同了?”
小普同猛地一扭身子,躲开母亲的手,带着哭腔嚷道:“就是栓柱铁蛋!他们偷我的泥饼子!我放在墙头上晾好的,中午一看,少了好多!剩下的都踩得稀巴烂!那是我跟英子她们玩过家家的‘粮食’!”他越说越委屈,声音带了颤,“我找他们,他们还不认!还笑话我!坏蛋!”
“哎,就为这个呀?”李秀云轻轻拍着怀里安静下来的家宝,语气温和,像在安抚两个闹脾气的小家伙,“几个泥巴饼子,没了就没了呗。瞧你这眼睛红的,值当的?跟斗鸡似的跟人吵一架,伤和气。”
“不是泥巴饼子!”小普同猛地抬起头,眼泪终于憋不住滚了下来,划过沾着泥道子的脸蛋,“那是我用大铁盖子扣的!可圆可圆了!我晾了一上午!英子还说下午要拿她的‘碗’来装呢!”他抽噎着,觉得母亲根本不懂他的“大事业”被毁掉的伤心,“就是他们偷的!他们嫉妒我的饼子圆!”
“好好好,是他们坏,是他们嫉妒。”李秀云看着儿子挂满泪珠的小脸,心里又是好笑又是心疼。她没再追问细节,抱着家宝站起身:“天大的委屈也得先填饱肚子。去,洗把脸,娘给你端饭去。今儿晌午擀的面条,你爹特意去村头豆腐坊老杜那儿买的卤水豆腐,熬得喷香。”
一听到“面条”和“豆腐”,小普同肚子里的馋虫很不争气地动了一下,但脸上倔强的表情一点没松,嘴巴依旧撅得老高。他慢吞吞地蹭到院子里那个半人高的瓦盆边,胡乱捧起里面的凉水抹了把脸,水珠混着眼泪和泥灰流进脖子,凉飕飕的。
等他磨磨蹭蹭回到堂屋,父亲吴建军已经坐在小饭桌的主位上等着了。父亲刚从地里回来,裤腿上还沾着新鲜的泥点子,古铜色的脸庞被太阳晒得发亮,额头上深刻的皱纹里嵌着细密的汗珠。他沉默地坐在那里,像一块历经风雨的石头,带着劳作后的疲惫与沉静。饭桌上摆着三碗热气腾腾的捞面条,浇着浓稠的、油汪汪的豆角肉丁卤子,还有一小碟淋了香油的咸菜丝,空气里弥漫着勾人食欲的香气。
小普同挪到自己的小板凳上坐下,拿起筷子,眼睛却还红红的,看着碗里诱人的面条,怎么也提不起兴致。他用筷子头一下一下戳着碗里的面条,就是不往嘴里送。
李秀云端着一碗面汤放在丈夫手边,瞥了一眼儿子,故意说:“哟,气都气饱啦?那正好,省下这碗面,晚上娘给小梅下面条汤喝。”
小梅正努力地用勺子对付自己碗里的面条,闻言立刻抬起小脸,脆生生地说:“我要喝面汤!”说完还朝哥哥做了个小小的鬼脸,“哥是坏蛋!”
小普同急了,下意识地反驳:“你才是坏蛋!”说完才意识到上当了,脸一红,赌气似的夹起一大筷子面条塞进嘴里,用力嚼着,仿佛嚼的是栓柱和铁蛋的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