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明白,想得到全部人支持不太现实,只能先争取让户部同意,方才有可能做成此事。
崇祯先让那三个,什么都不懂的家伙走了,留下户部尚书,再来商讨此事。
三人走后,崇祯接着道:“朕,还是想将国有钱庄办起来,只是部分阁臣尚持反对意见。”
“朕,想要跟你这位户部尚书,又略懂经济的人聊聊,关于这个钱庄的好处。”
程国祥躬身拱手道:“陛下,您请说,臣洗耳恭听!”
崇祯把声音放缓道:“你是三朝元老,想必知道本朝之困难,若再不做出改变。”
“恐怕!经济问题必然会成为,拖垮大明最重要的,一个根本原因!”
程国祥出声道:“陛下,洪福齐天定会有个,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人出现。”
崇祯心下一惊,这老头是看出什么来了?难怪俗话说人老成精,不行!得试探一下。
于是崇祯出言道:“爱卿,不知你是否知道,奇变偶不变?”
程国祥满脸不解道:“陛下,您说的是什么鸡?什么藕?”
崇祯这才放心道:“没什么,你不懂就算了!”
好嘛!就知道是自己吓自己,哪还有人跟他一样,也是穿越过来的。
但是,他又是怎么知道,一定会出现,扶大厦之将倾的人呢。
崇祯在心里瞎想了会,便拉回话题道:“朕,若是非要办这个钱庄,程阁老认为可行吗?”
程国祥抬眼看崇祯道:“陛下,您所说的国有钱庄,真的可以挣钱吗?”
“共计需要多少银两,这个银子是由国库出,还是您的内帑(tǎng)出?”
崇祯努力解释清楚道:“前期可能会亏银子,越到后期越能挣钱。”
“可作为对外和平掠夺的工具,说简单点就是,对外战争如果赢了,便可以胁迫他国。”
“将他们国家的矿产、粮食等资源,低价卖于大明,这时国库又拿不出如此多银两。”
“就得国有钱庄来花银子买了,买下资源运回大明境内售卖,又可以赚一次银子。”
程国祥高深莫测的笑笑道:“陛下,臣相信在您英明领导下,定能战胜鞑子、打垮蒙古。”
“但这种关于开设,国家性质的钱庄,如果需要户部拿钱,臣不太赞同!”
“不过,所需银两若由内帑来出,臣不仅完全赞同,还会尽全力支持陛下的……嘿嘿!”
崇祯也是被整无语了,无奈道:“银两由内帑出可以!但咱们有言在先。”
“以后银行挣的银子,可就不是国库的银子,这个需跟你这户部尚书定下来!”
“假如,今后国家需要大笔银钱,只能从银行拆借,并且还得付少量的利息。”
程国祥哈哈一笑道:“陛下,既然如此的话,臣就完全没有意见,臣赞同您的看法。”
崇祯对此深表疑惑,前后变化如此之快?崇祯询问道:“程爱卿,刚不是不同意吗?”
“朕说用内帑的钱,你为何又改变了态度?对开设国有钱庄,又表示支持了!”
见崇祯还是不懂,程国祥道:“陛下容禀,臣虽不懂这钱庄,究竟该如何赚取银子。”
“但臣知道做生意嘛,定会有亏有赚。既然有风险,那这个风险便不能由国库承担。”
“陛下,您既然同意用内帑的钱,来开这个国有钱庄,臣自然便不需反对啦!。”
听这解释,崇祯瞬间有点,哭笑不得道:“好你个老狐狸,敢算计到朕的头上来了。”
程国祥一脸求知的问道:“陛下,不知这国有钱庄,可还有别的好处吗?”
“若如陛下所说,存银不仅不收保管费,还得给予少量利息银。”
“那百姓们只存不取,那到时这钱庄,又该如何赚钱呢?”
崇祯也是耐着性子解释道:“银子重量比较大,尤其商人用来交易,大宗商品时。”
“现在的银子、会票都不记名,如若一路平安还好。”
“若是路上碰到个剪径的劫匪,银两、会票被打走,再随便找个人就能异地兑换!”
程国祥点头道:“对!确有如此风险!但是陛下,国有钱庄又当如何,避免此类弊端呢?”
崇祯笑道:“朕的想法是,全国主要大中城市,都要建立钱庄分部。”
“比如,你在京师存了银子,想要拿到杭州去做生意,京师银行会提供一个密令。”
“密令分成上下两部,银行马上安排快马、信鸽,带着密令下部前往杭州。”
“一家家钱庄传递过去,你去往杭州路上,任何时候需要提取银子,各分行都能办理。”
“当然啦!花费人力与物力甚多,想要异地取这笔银子,肯定是要收取部分费用的。”
“这样,你能安全的拿到银子,银行能挣到这笔‘手续费’。”
程国祥点点头道:“还是陛下想得周到,如此定能减少,匪徒剪径的祸患。”
“但仅凭一项异地支取,还是,很难做到收支平衡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