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领似乎是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但是又实在不知道,皇帝陛下打算,用哪路人马跟鞑子,在高阳城下死磕。
崇祯深邃的目光环视一周,轻抚着下巴上的胡须,将众将的表情尽收眼底。
崇祯缓缓道:“大明自从丢失,河套地区后,就失去了天然的养马场。”
“骑兵,可是宝贵的狠,朕,自不会拿这仅有的,三万铁骑去冒险。”
“你们这三万关宁铁骑,朕,另有他用,不会让你们去守城的。”
轻骑兵本就不是用来守城,也不是和骑兵对冲作战,而是要充分发挥其机动优势。
大规模的骑兵对冲,得先由重骑兵冲锋,再由轻骑兵上去收割。
能把骑兵玩得溜的,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一个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
另一个就是鞑子建立的清朝,早期的鞑子轻骑兵,迂回包抄攻打侧翼是很强的。
祖大寿这回学聪明了,试探着询问:“陛下,那高阳城城墙低矮。”
“并不适合守城作战,不知陛下您,为何执意要守高阳城?”
崇祯笑笑道:“朕的老师在高阳,而且高阳城如果不破,鞑子就只能西进,攻保定府。”
“或者东进攻河间府,如果你是鞑子统兵将领。”
“此时你会选择攻击,城高墙厚的保定府,还是难度稍低的河间府?”
祖大寿顿悟道:“臣明白了,陛下,您想用两场守城战,打垮鞑子士气。”
“再用骑兵乘胜追击,前几日陛下还下令,调走了一万关宁铁骑,必是另有深意!”
崇祯大笑道:“哈哈……看来复宇还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
“没错!朕给鞑子做了口袋,只要口袋底部不溃败,等到朕带着援军过去。”
“必能毕其功于一役,朕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天炉战法’,你觉得贴切吗?”
没错!这个战法就是后世薛岳将军,用来对付鬼子的‘天炉战法’。
充分调动部队做大范围退守,形成一个‘炉子’并围歼。
看着鞑子军,周围插着的大明旗帜,祖大寿喃喃低语道:“天炉战法,天炉战法……。”
“从陛下您的部署来看,确实很像一个炉子,把鞑子关起来炼化一样,妙啊!实在是妙。”
一众将领,看着类似于‘炉子’处的红旗,但没有完全合围,对此也表示一定的困惑!
看到众将领的困惑后,崇祯再次拿出两面旗帜。
一处插在了‘青山关’,一处插在了燕山山脉南端,郎房的‘大岭后山’。
随后崇祯解释道:“现如今已近隆冬,朕命人做了坚壁清野,鞑子抢不到粮食。”
“鞑子这时定会急切的,想要进攻高阳,不仅没有攻下还损失一部人马。”
“转头进攻河间府又损失一部人马,要是你们是撤退保存实力,还是继续死磕济南府?”
经过崇祯的解释后,众人才明白,如今他们是一支,深入长城以内的部队。
由于没有补给只能靠抢,在没有抢到的情况下,不想冒险就只能回转脱离战斗。
大岭后山、青山关两处,再杀出两路人马,配合关宁铁骑,足够鞑子喝一壶的了。
祖大寿在看到崇祯拿着,两面小旗放在这两处地方后,已然明白。
随即目光越来越明亮,忍不住暗叹一声“妙啊”。
祖大寿心想:“咱们皇帝陛下,也没怎么出过深宫。”
“他是如何对敌人动向、心理,刻画得这么清晰的,如果是天赋,那真的太可怕了!”
当然崇祯可不清楚,祖大寿在心里正蛐蛐他呢。
见众将大概都懂了,便问道:“诸位将军认为,朕这样的安排,哪里还有错漏吗?”
按理来说,满承勋是没有资格,参加此次军事会议的。
但崇祯特批,允许他参与进来,就想考校一下此子。
此时满承勋,站出来问道:“陛下,如您所安排,鞑子被迫退出长城。”
“但是,长城被他们攻破了两处,是否会有走另一出口的可能?”
崇祯笑道:“你也有一定军事天赋,但是,在身后有追兵的情况下。”
“你会选择,绕道更远的地方出去吗?显然只会走更近的路。”
“更何况,他们是借道漠南蒙古,虽然!漠南蒙古臣服于鞑子。”
“但,谁又知道这份臣服里,有没有其他心思呢?”
听陛下提到漠南蒙古,满承勋接过话道:“陛下,末将,就是漠南蒙古之人。”
“末将,很清楚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朝廷对蒙古,向来都是高压态势。”
“走私过去的茶叶、食盐、铁器,大部分要被鞑子拿去。”
“并不够部落分配,蒙古各部经常由于茶叶、食盐,爆发剧烈冲突。”
看到满承勋并不避讳,他自己是蒙古人,崇祯很是欣慰。
崇文满意的笑笑道:“等此战过后,朕自会好好的,找蒙古人算算这笔账。”
“你说,如果朕想要,彻底征服蒙古,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是否可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