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陆家小楼里那种几乎凝滞的冷硬空气不同,仅一墙之隔的沈家,晚餐的氛围却像初春解冻的溪流,温暖而舒缓。同样简单的饭菜摆上桌——棒子面粥,二合面馍馍,一碟自家腌的脆萝卜,还有一小盘用猪油渣炒得喷香的雪里蕻咸菜。但空气里弥漫的,是淡淡的墨香和一种无形的、让人放松的宁静。
沈明远脱下了白天工作时常穿的、洗得发白的藏青色中山装,换了一件舒适的深灰色毛衣,眼镜片后的眼神温和睿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也透着对家人的关切。他正用筷子夹起一根咸菜,仔细地放进嘴里咀嚼,动作不疾不徐。林静姝坐在他对面,穿着素雅的棉布对襟罩衫,头发松松挽起,几缕碎发垂在颈边,更添温婉。她正用小勺搅动着碗里的粥,眼神温柔地看着女儿。
沈念薇小口地喝着粥,脑海里却像放电影一样,反复闪过几个画面:幽深巷子里混混狰狞的脸,陆铮如同天神降临般冷峻的身影,他行云流水又狠厉精准的动作,还有……最后他下意识按向左肩时那微蹙的眉头。那肩胛骨的位置……早晨看到的深色湿痕,傍晚按捺住的痛楚……像两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她心上,让她口中的粥都显得有些食不知味。
“薇薇,今天在学校怎么样?看你吃饭都没什么精神。”林静姝敏锐地察觉到了女儿的心不在焉,放下勺子,关切地问。
沈念薇回过神,连忙挤出一个笑容:“妈,我没事,就是……今天有道数学题特别难,想得有点入神了。”她选择了暂时隐瞒下午巷子里的事情,不想让父母担心。
“哦?什么题?说出来听听,看爸能不能给你参谋参谋。”沈明远也放下筷子,饶有兴致地看向女儿。他虽然是行政干部,但早年也是名牌大学理工科出身,功底扎实。
“啊,不用了爸,”沈念薇心里一暖,但随即有些心虚地低下头,“后来我自己解出来了,老师还表扬了思路清晰呢。”她赶紧转移话题,试图驱散心头关于陆铮的阴霾,“对了,爸,妈,今天语文课老师让我们讨论理想,好多同学都说要当科学家、工程师,为‘四化’做贡献呢。”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年轻人特有的憧憬。
“好啊!”沈明远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这才是有志气的年轻人!国家现在百废待兴,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四个现代化’,没有知识,没有人才,那就是空谈!”他的语气带着一种身处变革时代的激动和责任感,“薇薇,你也要好好想想自己的理想。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你自己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能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做点什么。”
这番话,与陆家餐桌上强调的“责任”、“使命”、“必须优秀”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更注重个体的思考、内在的驱动和对未来的主动选择。
林静姝也微笑着点头,给女儿夹了一筷子雪里蕻:“你爸说得对。理想不是空中楼阁,但首先要源于内心的热爱和向往。就像你喜欢看书,喜欢钻研难题一样。找到你真正热爱的方向,然后为之努力,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温暖的话语像涓涓细流,滋润着沈念薇有些纷乱的心绪。陆铮肩上那片深色带来的沉重感似乎被冲淡了些许。她抬起头,看着父母鼓励而开明的目光,一个在心底酝酿了很久、却始终有些模糊的念头,此刻变得异常清晰起来。
她深吸一口气,放下筷子,双手放在膝盖上,坐得端正了些,眼神明亮而坚定:“爸,妈,我……我想好了。”
沈明远和林静姝都停下动作,专注地看着女儿,等待着她的答案。客厅里那盏发出柔和黄光的白炽灯,将三人的影子投在墙壁上,显得格外温馨。
“我想学医。”沈念薇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破土而出的力量感,“我想当医生。”
这个答案似乎并不太出乎意料。林静姝眼中笑意更深,带着了然和赞许。沈明远则推了推眼镜,认真地问道:“哦?为什么是学医?说说你的想法。”
沈念薇的思绪飞转,下午巷子里的惊魂一幕再次浮现,但这一次,她想到的不是恐惧,而是更深层的东西。她想到陆铮按着肩膀蹙眉的样子,想到周阿姨偶尔提起陆伯伯年轻时在战场上留下的旧伤,想到大院里那些因公受伤、饱受病痛折磨的老兵……甚至更早的记忆里,外婆生病时辗转求医的艰辛和最终离世的遗憾。
“因为……医生能救人。”沈念薇的声音渐渐变得沉稳有力,“能实实在在地帮助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减轻他们的痛苦,甚至挽回生命。我……我看到过伤痛带来的无助,也看到过健康是多么珍贵。”她顿了顿,想起陆铮,但此刻这份理想似乎超越了个人的担忧,“而且,现在国家医疗条件还比较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更严重。我想学真本事,去需要的地方,做一个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医生。”她没有说那些宏大的口号,话语朴实,却透着真诚和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