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的秩序与元气,在这种着眼于长远、根基性的治理下,逐渐恢复并变得更加坚韧。市集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与活力,虽然交易的多是些普通物什,甚至多了许多“代粮”的身影,但人们脸上的惶恐与迷茫少了,多了几分经历过风雨后的踏实与对未来的期盼。
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就在龙城内部民生工作稳步推进、民心渐安之际,数匹快马带着东境的尘土与硝烟气息,疾驰而入龙城。边境冲突正式爆发、我军与亳邦厉将军所部接战的消息,终究如同一声迟来的惊雷,在龙城上空炸响。
消息传开,市集上瞬间弥漫起一股恐慌的情绪。人们担心战事扩大,波及家园;担心家中子弟被征召入伍;担心刚刚稳定下来的物价再次飞涨;担心好不容易看到希望的生活再次被打得粉碎……
然而,这一次,恐慌的浪潮并未持续太久,也未能形成破坏性的冲击。玥对此早有预见和准备。几乎就在消息传开的同时,各里坊的告示栏上,便贴出了由她亲自审定署名的安民告示。告示没有回避战争,而是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清晰地说明了冲突的起因(自卫反击)、当前的规模(边境局部战斗),以及龙城乃至全国充足的粮食、物资储备(特别提到了新增的各类代粮储备和严密的仓储管理)。告示郑重承诺,官府将动用一切手段,严厉平抑物价,打击囤积居奇,确保民生基本所需不受战事影响,并号召民众各安其业,保持冷静,信任前方将士的勇武,稳定后方生产与秩序,便是对战争最大的支持,也是对汉国最坚实的守护。
与此同时,文契等一批年轻官吏,按照事先演练好的方案,迅速分散到市集、里坊等人流密集处,用通俗易懂的俚语乡音,反复宣讲告示内容,解释政策,回答民众的种种疑问,驳斥那些不着边际的谣言。民众们亲眼见过官仓外堆积如山的、用麻袋装好的地薯干和泽米,亲眼见过织造社里日夜不停转动、产出布匹的织机,亲身感受过辅政务实亲民的作风,对官府的信任度已非昔日可比。这份信任,在此刻化为了强大的定力。人们虽然议论纷纷,心怀忧虑,但大多数选择了相信官府的公告,市场秩序在短暂的波动后,迅速恢复了正常,并未出现大规模的抢购或逃亡潮。
站在王宫外侧的了望台上,玥凭栏远眺,望着脚下这座虽然被战争消息扰动但大体依旧保持着秩序与生机的龙城,轻轻舒了一口气,紧握栏杆的手指微微放松。兄长在前线以刀剑与热血为国家争取时间和空间,而她,必须守护好这片土地的根基与人心,这是她的战场,无声却同样至关重要。她知道,东线的胜负、北境的隐患、那深水之下的诡异,真正的考验或许还未完全展现其狰狞的面目,但至少在此刻,她为汉国,稳稳地守护住了后方的天地,积蓄了应对未来风雨的力量。
就在这时,文契快步走上了望台,来到她身边,脸上带着一丝既感动又有些哭笑不得的复杂神情,低声道:“辅政,城西那位第一个领种地薯的张老根,带着几十个乡邻,聚集在宫门外……他们不是来请愿闹事的,他们……他们想自发筹资,给辅政您立个生祠,还……还商量着要称您是……是‘粟母’娘娘,说您带来了能活命的粮食,如同滋生万物的地母……”
玥闻言,先是一怔,随即无奈地摇了摇头,唇角却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温暖而复杂的笑意。民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她,正小心翼翼地,凭借智慧与仁德,将这水引入能够滋养万物、稳固邦本的渠道。这“粟母”之称,她自是万万不敢当的,但这份淳朴的心意,却让她深感肩头责任之重,亦觉这一切的辛劳,都有了沉甸甸的价值。
第445章完。
喜欢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