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雨林深处,石剧场的嗡鸣已与雨声、林涛融为一体,仿佛成了自然本身的心跳。沈无咎静立于黑曜石方尖碑前,白袍依旧纤尘不染,只是眼眸深处流转的数据流光,比以往更加密集、迅疾。他面前悬浮着数面幽光屏,上面实时映现着联邦疆域内各方动向的抽象数据流。
水寒如同沉默的影子侍立一旁,他看着沈无咎指尖轻点,那些代表联邦反制力量的蓝色光矢便在屏幕上如同撞上无形蛛网般,轨迹变得迟滞、扭曲,甚至相互干扰,最终消散于无形。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没有血肉横飞的厮杀,只有数据层面的无声绞杀。
“他们学聪明了,不再硬碰硬。”水寒低声陈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对象却是敌人。
沈无咎嘴角噙着一丝温润的笑意,如同在欣赏一幅精心绘制的工笔画。“逆锋而行,勇气可嘉。可惜,锋刃再利,若斩入棉絮,又能如何?”他的目光掠过代表韩信数据攻势的箭头,“他们在找我的‘心’,我便给他们一颗……会跳动的‘伪心’。”
旧魏地边缘,一座临时搭建的、布满了精密探测仪器的前进基地内,韩信面前的巨大光幕上,无数条代表污染网络能量流向的线条正在被快速梳理、解析。他的团队经过数月不眠不休的努力,终于锁定了一个能量汇聚异常密集、结构复杂的节点,其信号特征与格物院推测的“次级控制中枢”高度吻合。
“将军,目标能量反应稳定,结构解析度达到75%,未发现高烈度防御机制。”一名数据分析官汇报,语气带着兴奋。
韩信眉头微蹙。太顺利了。顺利得像是对方主动将这个节点呈现在他面前。他下令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渗透,试图摸清其内部结构和与周边网络的连接方式。
他们成功了,也失败了。
成功在于,他们确实解析出了这个节点的部分“外围神经线路”,并据此顺藤摸瓜,标记出了数十个与之关联的“高活跃度子节点”。失败在于,他们不知道,沈无咎早已通过这些真实的连接线路,反向植入了一种极其隐蔽的“认知锚点”。
几天后,当韩信的团队根据新的“高威胁目标”列表,调动资源进行重点监控和压制时,真正的、处于低功耗运行状态的核心污染节点,却在他们的判定标准下,被标记为“无害废单元”或“自然能量淤积点”,被悄然忽略。
“他们要拆网,我便给他们指几条错的线头。”沈无咎看着屏幕上联邦资源被大量调往那些他精心布置的“高活跃假节点”,指尖轻点,几个真正的、处于静默状态的节点能量输出被悄然调高了一丝,如同潜藏在深海下的暗流,开始加速涌动。“等他们耗尽力气去扯那些无用的线,我的网,早已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织得更密,更韧。”
与此同时,在萧何主导的物资管制前线,一场更为隐蔽的博弈正在上演。
度支司的官员们发现,近期边境数个大型农垦区的微量元素肥料进货量出现了不正常的波动。抽样检测显示,这些肥料的常规成分完全符合标准,但某些批次的能量残留读数存在极其细微的异常。当他们试图扩大检测范围、甚至暂停部分农资供应以彻底清查时,来自地方行政官的紧急报告雪片般飞来——农场主们抱怨作物出现生长迟缓迹象,担忧影响收成,进而可能推高粮价。
萧何看着面前两份报告,一份是技术部门关于肥料可能存在未知污染的警示,另一份是民生部门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的强烈建议。他的玉算盘第一次拨动得有些滞涩。
“沈无咎……他把毒药混进了百姓的饭碗里。”萧何脸色难看。他可以选择强硬管制,但这势必影响民生,引发社会波动,给对手以可乘之机;若放任不管,谁也不知道那些混杂在肥料中的微量污染晶体会在生态链中造成何种长期的、潜在的危害。
最终,他只能采取折中方案:加强对特定批次农资的抽检,并秘密研发更精密的检测技术。但这意味着,沈无咎的物资,依然可以伪装成“民生必需品”,沿着合法的渠道,悄无声息地流入联邦境内。
“萧何想卡我的脖子,我便把喉咙和百姓的粮仓绑在一起。”沈无咎浏览着边境农资流通的实时数据,语气带着一丝玩味,“他不敢拿民生冒险,我的‘养分’,就永远有通道。这不是对抗,这是……共生。”
格物院的实验室内,观天衍和玄玑子正紧张地进行着一次小范围的“欺骗性共振”场测试。他们生成了一种特定的频率场,试图模拟污染节点的信号,欺骗沈无咎的网络,使其无法接收到正确的母钟指令。
场域启动的瞬间,仪器读数正常。
然而,几乎在同一时间,启明城及周边数个城市的公共通讯网络,出现了大范围的、短暂的信号干扰。民众的星网突然失去信号,家中的全息影像出现雪花和卡顿。虽然故障很快恢复,但抱怨之声已然四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