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职业技术学校学员的顺利毕业和星火四散,为根据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华北日军司令部的脸上。敌人显然无法容忍一个不仅在军事上难以剿灭,更在技术、经济乃至人才储备上展现出可怕潜力的“毒瘤”继续壮大。
黑龙沟根据地及其辐射区域取得的系列成就,通过各种渠道传回日军高层,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恐慌。他们意识到,常规的扫荡和封锁已经难以奏效,必须采取更极端、更猛烈的手段,不惜一切代价,在其真正成长为心腹大患之前,予以彻底摧毁!
连日来,通过“星火”电台网络截获的日军电文,以及前沿观察哨和地下交通站传回的情报,都指向同一个惊人的结论:日军正在秘密而迅速地向太行山周边区域集结重兵。番号之多,兵力之雄厚,装备之精良,远超以往任何一次扫荡。
指挥部里,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林枫、王猛、周文博等人围在地图前,上面已经用蓝色箭头标注出了已发现的日军调动方向,密密麻麻,如同数条毒蛇,正从不同方向向太行山根据地核心区域蜿蜒逼近。
“娘的,小鬼子这次是下了血本了!”王猛盯着地图,拳头捏得咯咯作响,“光是已经确认的日军主力联队就有三个,还有伪军两个师,加上配属的炮兵、骑兵、工兵……总兵力怕是要超过三万人!这架势,是要把我们一口吞了!”
周文博神色严峻地补充道:“不仅如此,情报显示,日军此次行动的指挥官是刚刚调任华北、以手段狠辣、作风顽固着称的吉本贞一中将。他亲自督战,并给这次行动赋予了代号——‘铁壁合围’!其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利用绝对优势兵力,构成多层包围圈,逐步压缩,企图将我军主力压迫至狭小区域,然后一举歼灭!”
林枫沉默着,目光在地图上那些代表险要关隘、交通节点的位置来回巡视。敌人的战略意图昭然若揭,这是阳谋,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试图以泰山压顶之势,碾碎一切抵抗。
“吉本贞一……”林枫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脑中飞快地闪过关于此人的历史记忆。这是一个极其难缠的对手,崇尚正面强攻和绝对火力,作风野蛮。“他这是想复制对付东北抗联的‘篦梳式’扫荡,用铁与火把我们的根据地彻底犁一遍。”
“总部有什么指示?”林枫抬头看向周文博。
“总部命令我们,绝不能硬拼!”周文博沉声道,“要求主力部队立即跳出外线,机动作战,避敌锋芒,伺机打击敌人补给线和孤立之敌。内线则依靠地方武装和民兵,结合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地雷战、麻雀战,袭扰疲惫敌人,配合外线作战。”
“也就是说,我们要暂时放弃大部分根据地……”王猛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明显的不甘。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浸透着战士们和百姓的血汗。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林枫缓缓说道,语气坚定,“总部的决策是正确的。面对敌人如此规模的重兵合围,固守硬抗等于自杀。只有保存有生力量,才能赢得未来。但是……”
他话锋一转,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的几个关键位置,包括黑龙沟兵工厂、翠谷学校以及几个重要的物资囤积点:“核心的技术力量、关键的设备、积累的技术资料和种子人才,必须优先转移,绝不能落入敌手!这是我们的根基,比任何地盘都重要!”
一个以“主力转移,内线坚持,核心转移”为方针的应对计划迅速制定。
整个根据地如同一部精密的机器,在巨大的危机面前高速运转起来。主力部队开始秘密集结,准备利用熟悉的地形,从敌人合围的缝隙中穿插出去。地方武装和民兵则加紧在各交通要道、隘口布设地雷、挖掘陷阱、设置障碍,准备层层阻击,迟滞敌人进攻速度。
而最重要的转移工作,则由林枫亲自负责。兵工厂开始拆卸关键设备,尤其是那几台好不容易搞到的简易机床、生产“星火”电台和“雷公”火箭筒的核心工装,以及所有的技术图纸和资料,被打包成箱,由骡马驮运,准备转移至更深的太行山腹地,预先勘选好的秘密基地。翠谷学校的师生和剩余设备,也一并纳入转移序列。
转移工作是在高度保密和紧张有序中进行的。夜色成为了最好的掩护。然而,敌人行动的迅猛,还是超出了预期。
就在主力部队开始向外线运动的第二天清晨,尖锐的防空警报声再次划破了黑龙沟的天空!这一次,来的不再是零星几架轰炸机,而是黑压压一大群,至少有十几架日军轰炸机和战斗机组成的混合编队!它们如同蝗虫过境般扑来,目标明确地对着兵工厂区域、原先的电台生产工棚、甚至包括已经部分搬迁、但痕迹尚存的翠谷学校旧址,投下了雨点般的炸弹!
巨大的爆炸声接连响起,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虽然大部分关键设备和人员已经转移,但未能及时拆走的土高炉、部分厂房和营房还是在猛烈的轰炸中化为废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