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崖下发现的精密测绘罗盘,像一声尖锐的警笛,彻底打破了翠谷的宁静。敌人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这所寄托着未来希望的学校,其威胁程度甚至超过了兵工厂和电台生产线——这里孕育的是能够持续产生技术和战斗力的源泉。
林枫立即召集了学校负责人、警卫负责人以及惊蛰小队骨干,召开紧急安全会议。
“情况很明确,有人在对学校进行长时间、近距离的侦察。”林枫指着摊在桌上的翠谷地形图,指尖重重地点在鹰嘴崖的位置,“他们的目的无非两种:要么是搜集学校的情报,评估我们的培养体系和人才规模;要么,就是在为后续的破坏或袭击行动做准备。”
负责警卫工作的铁牛脸色铁青:“林校长,是我们的疏忽!没想到敌人会摸到这么近的地方!”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林枫摆了摆手,语气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当务之急是立刻加强防范,调整策略。学校的安全等级提升至最高,与兵工厂同级。”
他迅速做出部署:第一,惊蛰小队派出一个小组,常驻翠谷,负责学校外围的秘密警戒和反侦察,重点监控所有可以俯瞰谷内的制高点。第二,调整学员的作息和活动规律,减少固定模式,增加不确定性。第三,将部分重要的理论课程和实验活动,转移到更隐蔽的备用山洞或夜间进行。第四,对全校师生进行再次甄别和安全教育,提高警惕。
“但是,学校的教学工作不能停!”林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敌人越是想扼杀它,就越证明我们办学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我们要让这星星之火,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燃烧得更旺!”
命令迅速得到执行。翠谷的气氛明显紧张起来,暗哨和巡逻队的身影更加频繁,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并未减退,反而因为意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危险,而更加刻苦努力。
与此同时,林枫加速了首批学员的培养进程。他深知,必须让这些“种子”尽快成熟,播撒出去,才能实现真正的星火传承。他调整了教学计划,更加侧重于实践和应用,鼓励学员们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来自兵工厂的年轻工匠李铁锤,在学习了基础力学和材料学后,对林枫提出的“标准化零件”概念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带着几个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测量、绘图、试验,竟然真的用手工和简易工具,加工出了一批可以互换的步枪撞针和击锤,虽然精度远不及机器生产,但其展现出的思路和潜力,让老韩都啧啧称奇。
而那个对弹道着迷的狙击手石头,则在林枫和雷鸣的指导下,开始系统地记录不同距离、不同风速、不同弹药下的弹着点偏差,尝试总结出属于根据地自己的、更精准的射表。他甚至开始琢磨,如何利用有限的材料,改进现有的瞄准镜固定方式,减少射击时的震动偏移。
来自地方的青年农民赵小山,在农业技术课上听得如痴如醉。他主动请缨,负责学校旁边那小块试验田,将课堂上学到的选种、浸种、合理密植、土法施肥等方法一一实践,细心记录着作物的长势变化,俨然一位年轻的农业技术员。
沈清禾负责的医护班姑娘们,进步更是神速。她们不仅熟练掌握了战场急救和护理知识,还在沈清禾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辨认山中草药,尝试配制简单的金疮药和祛暑汤剂,极大地缓解了根据地药品短缺的压力。
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在知识的滋养下迅速成长,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林枫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他们或许还没有惊天动地的发明创造,但他们身上那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敢于动手的实践精神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思维,正是林枫所期望看到的“希望之火”。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首批学员即将结业的时候。虽然原定的学习周期因为形势需要而大大缩短,但学员们在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结业典礼的前夜,林枫再次来到翠谷。他没有惊动任何人,独自漫步在溪边,听着从各个草棚和山洞里传出的、学员们为明天技术比武和毕业考核做最后准备的讨论声、练习声,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不舍,更有沉甸甸的期待。
他信步走到那小块试验田边,借着月光,看到赵小山还在田埂上忙碌着,小心翼翼地给几株长势特别好的玉米植株做着标记。
“小山,这么晚了还不休息?”林枫轻声问道。
赵小山吓了一跳,见是林枫,连忙站起身,有些不好意思地搓着手上的泥巴:“林校长!我……我就是看看,这几株用了新法子施肥的,穗子好像特别大……我想记下来,回去好跟乡亲们说道。”
林枫看着这个朴实的青年,和他眼中那种对知识和丰收的渴望,拍了拍他的肩膀:“好!记住,你回去不仅仅是种地,更是要当一颗种子,把在这里学到的新方法、新思想,播撒到更多的田地里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