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名义

云玖龙

首页 >> 明朝的名义 >> 明朝的名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罢免我?我直接不干了,不要后悔 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 全家流放:我带着嫂夫人去逃荒!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三国:炮灰刘封逆袭之路 大唐:我就制个盐,竟被封国公 三国:当不成谋士我只好四分天下 安西兵日记 
明朝的名义 云玖龙 - 明朝的名义全文阅读 - 明朝的名义txt下载 - 明朝的名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51章 细水长流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初冬的清晨,雾气弥漫,给大地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陈砚早早地来到了户部粮仓外的晒谷场,他的身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晒谷场上,几个老农正蹲在谷堆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些老农们用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地捻起新收的谷子,仔细地查看。他们的袖口沾着泥土,混着麦芒,但这丝毫掩盖不住他们内心的喜悦。

“今年的谷子可真是饱满啊!”为首的张老汉捧着谷粒,他的指腹轻轻地摩挲着颗粒,仿佛在感受着丰收的喜悦。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今年丰收的珍视,“这谷子磨出的面粉,肯定能比往年多出两成呢!”

就在这时,粮仓主事匆匆赶来,他的手里捧着一本线装账簿,纸页的边缘已经泛起了毛边,显然这本账簿已经被翻阅过多次。主事来到陈砚面前,恭敬地说道:“娘娘,这是各地秋粮入库的明细。江南的稻米、北方的小麦都已经全部收齐了,只是……”他翻开账簿,指尖在其中一页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陕西那边报来消息,部分州县的粮仓由于年久失修,梁木已经被蛀空了大半,恐怕难以抵御冬日的严寒啊。”

陈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延安府”三个字旁边,用墨笔轻轻地画了一个小小的破损记号。那记号虽然不大,但由于时间久远,墨迹已经有些晕染开来,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她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轻点在纸面上,仿佛能感受到那纸张的质地和历史的沉淀。然后,她果断地说道:“传旨给工部,调拨一批松木和青砖过来。让当地的官府组织百姓们修缮这座粮仓。至于工钱嘛,可以从秋粮的结余中支出,按照每日结算,绝对不能拖欠。”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孩童嬉笑声。陈砚不由得转头望去,只见几个身穿义学制服的孩子正围绕着粮仓旁边的石磨打转,嘻嘻哈哈地玩耍着。其中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正手持一根树枝,在地上认真地写写画画。

陈砚好奇地走近一看,原来这小姑娘竟然是在演算粮仓的容积!她仔细端详着地上的算式,虽然略显稚嫩,但却条理清晰、步骤分明。

“这孩子倒是颇为聪慧啊。”陈砚不禁赞叹道,嘴角也微微扬起了一抹笑容。一旁的粮仓主事见状,连忙解释道:“这小姑娘是附近村子里的,她父亲是个木匠,所以她从小就跟着父亲摆弄算盘,对数字很敏感。上次算谷仓的损耗时,她算得比账房先生还要准确呢!”

处理完粮仓的事,陈砚带着小翠去了京城的工坊街。这里原是废弃的营房,如今改造成三十余家手工作坊,铁匠铺的叮当声、绣坊的绷架声交织成热闹的市井小调 —— 都是新政推行后由官府牵头开办的营生。

走到制瓷工坊前,陈砚停下脚步。老师傅正握着徒弟的手教拉坯,徒弟的手腕抖得厉害,拉出来的坯歪歪扭扭。老师傅却不急不躁,掌心贴着徒弟的手背缓缓转动:"力道要匀,就像春种时撒种子,急不得。"

陈砚走进工坊,拿起一个刚出窑的瓷碗。碗沿虽不算精致,却光洁圆润,碗底印着小小的 "官" 字。"这是给驿站用的吧?" 她问道,工坊掌柜点头:"回娘娘,这些瓷器结实耐用,驿站、医馆都订了货。只是釉料颜色单一,大多是青灰、米白两色。"

陈砚指着墙角堆放的矿石:"磁州新发现了釉料矿,有胭脂红、蜜蜡黄两种颜色。明日让采办官送些样品来,你们试着调配新釉色。"

离开工坊街时已是正午,街边小吃摊飘来玉米面的香气。陈砚买了两个菜团子,和小翠坐在路边石阶上吃起来。摊主是中年妇人,围裙上沾着面粉:"这是新磨的玉米面,掺了萝卜缨,是工坊街绣娘们教我做的,顶饿又爽口。"

"生意如何?" 陈砚咬了口团子,清甜的菜香在舌尖散开。妇人叹了口气:"还行,就是每天赶早去城外买菜,路远不说,关卡盘查也严,耽误时辰。"

回到宫中,陈砚立刻召来顺天府尹,铺开绘制好的《便民通行图》:"京城周边的关卡,对小商贩的盘查可否简化些?" 她指着图上标注的通关节点,"让他们凭 ' 便民符 ' 通行,符上注明姓名、货物,每月到官府核验一次即可。"

顺天府尹接过图纸,指尖抚过上面的朱砂印记:"娘娘体恤民情,小商贩们定当感恩戴德。"

傍晚时分,陈砚在御花园偶遇朱标。他正捧着《农桑辑要》看得入神,书页间夹着几张便签,写满密密麻麻的批注。见陈砚来了,朱标扬了扬书卷:"你看这法子 —— 冬日给果树涂石灰水,既能防冻又能防虫。"

陈砚凑近细看,批注里从石灰水的配比到涂抹的时辰都写得详尽:"陛下打算推广到各地?" 朱标点头:"已让翰林院抄录百份,明日就派人送往各州府。"

两人并肩走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脚下的梧桐叶发出沙沙轻响。朱标说起西北屯田的军民新种了耐旱谷子,亩产比往年多了两斗;陈砚则提到苏州织工改良了织布机,效率提高了三成。晚风拂过,带来墙角梅花的清香,远处的宫灯次第亮起,像散落人间的星辰。

几日后,陈砚收到陕西传来的奏报。墨迹还带着新鲜的气息,说粮仓修缮已顺利展开,百姓们积极性很高,不少人主动提议在粮仓旁建谷物晾晒场。她提笔在奏报边缘批注:"准。再添建农具房,存放犁、耙等物,供农户借用。"

放下笔,陈砚望向窗外。光秃秃的桃树枝桠上,已鼓起小小的芽苞,裹在褐红色的鳞片里,像藏着无数个春天的秘密。

治国如种庄稼,需日复一日的照料,方能迎来丰收。陈砚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她从不急于求成,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将每一件关乎民生的小事做好。就像这冬日的阳光,看似微弱,却能一点点融化冰雪,为来年的春天积蓄力量。

喜欢明朝的名义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明朝的名义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 魔道祖师 全职法师 龙王传说 乖,喊老公!不喊不喊就不喊! 剑来 良陈美锦 大佬归来,假千金她不装了 谁与争锋 都市隐龙 蛊真人 官场:被贬后,我强大身世曝光 疯批小师叔她五行缺德 全球高考 娱乐春秋 首辅养成手册 官场:美女领导带我青云直上 从1983开始 醉金盏 为了还债,我成了娱乐圈幕后大佬 
经典收藏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红楼:开局被流放,我要造反 逍遥四公子 大唐秦公子 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 我在三国捡尸成神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罢免我?我直接不干了,不要后悔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 唐砖 纨绔小子闹唐朝 娱乐春秋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 我,最强毒士,女帝直呼活阎王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 我岳父是朱元璋 唐人的餐桌 
最近更新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大乾风云起苍穹 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 铜镜约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唐代秘史 衣冠谋冢 英烈传奇 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 明朝的名义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乱世猛卒 水浒之往事随风 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 大明第一墙头草 
明朝的名义 云玖龙 - 明朝的名义txt下载 - 明朝的名义最新章节 - 明朝的名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