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姐那句“老铁,咱家玻璃给您排上优先啦”在刘好仃脑子里转了半宿。第二天一早,他泡了杯浓茶,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把三人发来的“反思记录”全调了出来。
邮件一条条点开。王姐写:“我们总怕说得不清楚,结果越清楚越像通知。”老陈写:“系统能精准推送,但推给谁、推什么语气,后台管不了。”老周写:“工人不知道‘安心户’是啥,客户问起来,他们只能笑。”
刘好仃看完,把椅子往前拉了拉,顺手把茶杯挪到右边,腾出左边放笔记本的位置。他新建了个文档,标题打了八个字:“改进措施,先定方向”。
十分钟后,微信群弹出一条消息:“九点半,小会议室,不迟到。”
人来得齐整。王姐进门时手里捏着打印稿,老陈抱着笔记本电脑,老周穿着工装裤,鞋底还沾着厂区外的灰。
刘好仃没开场,先把三封邮件投影到白板上,一句句念出来。念到王姐那句“客户要的不是流程,是感觉”时,老周噗地笑了:“这话说得,跟谈对象似的。”
“本来就是谈对象。”王姐摊手,“咱们跟客户处不好,不就是因为光讲道理,不走心吗?”
老陈皱眉:“可走心也不能乱来。要是所有通知都改成‘老铁’,系统标签对不上,后期数据统计全乱套。”
“所以不是全改。”刘好仃接话,“是分两条路走。一条照常,系统自动发正式通知;另一条,加个‘人情味通道’,人工筛一批重点客户,用口语化短讯单独提醒。”
“那工作量不小。”老周挠头,“调度组现在一人盯二十单,再加文案活儿,怕是顾不过来。”
“不让他们写。”刘好仃摇头,“我昨晚列了个模板,就三句话:你家这单走的是快速通道;师傅上门会主动提;有问题直接打专线。简单明了,背都能背下来。”
王姐眼睛一亮:“可以!咱们再做个提示卡,贴在订单备注里,工人一看就知道怎么讲。”
老陈还在犹豫:“可万一工人忘了说呢?客户没听到,又变成单方面宣传。”
“那就得让他非说不可。”刘好仃点开系统界面,“等会儿我跟技术对接,加个新流程——‘现场确认上传’。工人上门,拍一张带门框的照片,附一句话:‘您好,您这单是安心户优先服务’。不传这个,订单就不算完成打卡。”
老周一听就懂了:“等于把话术变成硬指标。行,这招狠,但我喜欢。”
“不止是狠。”王姐笑着补充,“这是让服务‘看得见’。客户听见这句话,拍照留痕,系统有记录,三方都认账,谁也赖不掉。”
老陈点点头:“那我在后台加个字段,专门统计‘确认卡’上传率。还能看哪些区域执行不到位,针对性补训。”
“这就对了。”刘好仃在本子上划下第一条:“措施一:增设人情味短讯通道,试点口语化表达;措施二:推行现场确认卡,强制服务话术落地。”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老周忽然抬头:“可我还是担心一点——工人自己都不懂这是干啥,光逼他们说,也说不自然啊。”
“你说中了。”刘好仃翻开员工培训系统的页面,“所以我昨晚上就把‘服务意识模块’设成强制学习,下周生效。但这还不够,咱们得搞一场穿透式培训。”
“啥叫穿透式?”王姐问。
“就是从上往下,一层不落。”他说,“管理层先学,明白为啥改;主管再带一线,学会咋讲;最后考核,不合格的不能接单。目标就一个:让每个工人都知道,‘安心户’不是新规矩,是新态度。”
老陈皱眉:“全员培训,得花时间。现在推广暂停着,再拖下去,机会就没了。”
“但改一半更危险。”刘好仃看着他,“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慢,是前后脱节。总部想得好,中间传得歪,底下做得糊。这次必须一口气打通,不然又是白忙。”
王姐点头:“而且培训内容可以精简。不用讲大道理,就放几个录音——客户说‘还行’的时候,和聊细节的时候,对比听。谁都能听出差别。”
老周咧嘴一笑:“要我说,干脆录段视频,让表现好的老师傅出镜,教大家怎么说话。比念文件强多了。”
“这主意好。”刘好仃记下来,“措施三:启动全员穿透培训,配图文指引+标杆视频,纳入上岗考核。”
三条措施写完,他合上笔帽,环视一圈:“现在问题来了——先做哪个?”
王姐立刻说:“先改文案!客户感知第一关就是信息,语气不对,后面全白搭。”
老陈坚持:“先做系统支持。没有标签分类,你们人工筛客户太慢,还容易漏。”
老周插话:“要我说,先培训。工人学会了,才能配合后两步。”
三个人声音叠在一起,谁也没压过谁。
刘好仃没急着拍板。他打开南头那个安装工的工单记录,翻出客户回访录音,按下播放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