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润境山水筑城的全域活力区
铜山区环抱徐州市区,地处苏鲁皖豫四省交界核心地带,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市辖区,也是徐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兼具平原广袤、丘岗点缀、河湖交织的土地,北接山东省微山县、枣庄市,南邻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东连贾汪区、邳州市,西靠丰县、沛县,既承载着两汉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涌动着现代产业的蓬勃生机,其“全域统筹、山水相依、文产融合”的发展格局,构成了独特的区域特质。
一、区域概况与行政区划
(一)基本格局
铜山区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32万,是徐州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辖区,人口密度适中,区域发展空间广阔。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6°43′-117°42′、北纬34°01′-34°35′之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北部为微山湖湖滨平原,中部和南部散布着低山丘陵,境内有大洞山、拔剑泉、吕梁湖等山水资源,京杭大运河、故黄河、奎河等河流贯穿全境,形成了“三山两水五分田”的地貌格局。作为徐州的交通枢纽腹地,京沪高铁、陇海高铁、京沪铁路、陇海铁路穿境而过,连霍高速、京沪高速、徐明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交织成网,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距区境南部仅30公里,水陆空铁一体化交通体系完善,通达性位居苏北前列。
(二)下辖街道与镇简介
铜山区现辖19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镇域与街道功能互补,形成了“城区引领、镇域支撑、全域协同”的发展格局:
1. 铜山街道:位于铜山区中部,是区政府所在地,面积约23平方公里。作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内行政办公、商业商贸、科教文卫设施密集,同时临近楚河景观带,城市功能完善,生活便利,是展现铜山现代化城区风貌的核心区域。
2. 新区街道:地处铜山区东南部,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与徐州新城区无缝衔接。辖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多家知名企业与科研机构入驻,同时分布着高品质居住社区与商业配套,是铜山产业升级与城市拓展的重要载体。
3. 三堡街道:位于铜山区南部,面积约85平方公里,南邻安徽省萧县。辖区内交通优势显着,徐兰高铁、连霍高速穿境而过,同时拥有汉王拔剑泉、张竹坡故里等文旅资源,是苏皖边界重要的交通节点与文化旅游片区。
4. 汉王镇:地处铜山区西南部,面积约96平方公里,因“汉王拔剑泉”传说得名。镇内山水资源富集,泉水资源丰富,是着名的“中国绿色名镇”,同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汉文化、宗教文化遗存众多,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与休闲农业,是铜山的“生态后花园”。
5. 棠张镇:位于铜山区东南部,面积约80平方公里,紧邻徐州新城区。镇内农业特色鲜明,是全国知名的“蔬菜之乡”,万亩蔬菜基地年产各类蔬菜数十亿斤,同时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了“农业+休闲”的独特发展模式。
6. 张集镇:地处铜山区东部,面积约159平方公里,东接邳州市。镇内工业基础扎实,同时拥有吕梁湖、悬水湖等生态资源,近年来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等产业,是铜山东部重要的工业与文旅节点。
7. 伊庄镇:位于铜山区东北部,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北邻微山湖。镇内山林资源丰富,吕梁风景区核心区域坐落于此,山水景观与乡村风貌交融,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林果种植等产业,是铜山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典范。
8. 徐庄镇:地处铜山区东北部,面积约132平方公里,东接贾汪区。镇内交通便利,京沪高铁穿境而过,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既有规模以上企业,又有优质粮食种植基地,是铜山东部重要的综合发展镇。
9. 大许镇:位于铜山区东部,面积约129平方公里,东连邳州市。镇内农业发达,是徐州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物流产业逐步兴起,依托交通优势发展仓储物流与农产品加工,是铜山东部农产品集散中心。
10. 单集镇:地处铜山区东北部,面积约132平方公里,北邻微山湖。镇内水资源丰富,渔业与种植业并重,同时拥有多处汉墓遗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集农业生产、水产养殖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乡镇。
11. 利国镇:位于铜山区北部,面积约70平方公里,北临微山湖,东接山东省枣庄市。镇内矿产资源丰富,是着名的“中国钢铁名镇”,工业基础雄厚,同时微山湖湖滨风光优美,推进工业转型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
12. 柳泉镇:地处铜山区北部,面积约105平方公里,北邻微山湖。镇内山林与湖滨资源兼备,既有煤炭等矿产资源,又有微山湖湿地、北村汉墓等文旅资源,是工业与生态并存、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乡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