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林风才反应过来,这些信息他记得比自己家的地址还清楚。这三个月来,他每天都来社区帮忙,帮张奶奶搬椅子,陪赵爷爷下象棋,给李奶奶读报纸,活动室的门牌号、周边的超市、药店、公交站,都已经刻进了他的脑子里。“医生说十分钟就到,带着血糖仪和急救箱来的。”他跑回来告诉大家,语气里带着难掩的轻松。
这时,张奶奶的眼睛慢慢睁开了一条缝,她看着围在身边的人,嘴唇动了动,说出了一句模糊的话:“我……我没事了,让大家担心了。”声音虽然还很虚弱,却已经有了力气。阿芷连忙摸了摸她的额头,又捏了捏她的手腕,笑着说:“奶奶,您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不晕了?”张奶奶点了点头,眼睛里泛起了泪光:“阿芷啊,多亏了你,不然奶奶今天可就危险了。”
“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阿芷帮张奶奶理了理额前的碎发,轻声说,“以后做手工的时候,要是觉得不舒服,一定要马上说,别硬撑着。我这罐糖就放在活动室的抽屉里,您随时都能拿。”旁边的赵爷爷拍着桌子说:“就是!老张你就是太要强,上次低血糖犯了也是硬撑,要不是阿芷发现得早,后果不堪设想。”
林风看着眼前的场景,忽然想起自己刚来社区的时候,总觉得这些老人难缠,爱唠叨,爱较真。有一次赵爷爷因为活动时间和他吵了一架,说他年轻人不懂事,不知道老年人觉少,应该早点开门;还有一次李奶奶因为他把彩纸放得太高,骂他不贴心,不知道老人腿脚不方便。那时候他总觉得委屈,甚至想过辞职,是阿芷劝他:“老人们其实很单纯,他们只是想有人关心,有人陪着。”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赵爷爷看似脾气火爆,却会每天早上提前来活动室开门,把桌椅擦干净;李奶奶爱唠叨,却总把家里做的馒头、包子带来,分给大家吃;张奶奶要强,却会把自己做的手工鞋垫,偷偷塞给社区的工作人员。这些老人就像家里的长辈,嘴上说着严厉的话,心里却藏着最温暖的善意。
“小林啊,刚才多亏你反应快,扶住了老张。”赵爷爷拍着林风的肩膀说,语气里带着认可,“以前我总说你年轻人毛躁,现在看来,你这孩子心细着呢。”林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赵爷爷,我以前确实做得不好,以后我一定多向您和阿芷学习。”阿芷在旁边笑着说:“林风本来就很细心,上次王奶奶的老花镜丢了,还是他在沙发缝里找到的。”
正说着话,社区医院的医生就到了。医生穿着白大褂,背着绿色的急救箱,身后还跟着一个护士。“谁是患者?”医生一边问,一边快步走到躺椅前,给张奶奶量血压、测血糖。老人们连忙让开位置,赵爷爷主动给医生介绍情况:“她有低血糖的老毛病,刚才突然晕倒了,我们给她喂了糖和水,现在好多了。”
医生给张奶奶做了详细的检查,最后说:“没什么大问题,就是低血糖引起的短暂晕厥,幸亏处理及时。以后一定要按时吃饭,随身携带糖果,避免过度劳累。”他看着阿芷和林风,赞许地说:“你们处理得很专业,喂糖、保持通风、及时联系医院,每一步都做得很对。”
张奶奶的儿子接到电话赶过来的时候,张奶奶已经能自己坐起来了,正和李奶奶说着话。“妈,您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儿子一脸焦急,握住张奶奶的手。张奶奶笑着说:“没事了,多亏了社区的小林和阿芷,还有这些老邻居,不然你今天可就见不到妈了。”
张奶奶的儿子连忙给阿芷和林风鞠躬,又挨个给老人们道谢,拿出钱包要给大家买东西,被阿芷拦住了:“叔叔,您别客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张奶奶是我们社区的老人,我们照顾她是应该的。”林风也说:“是啊,叔叔,以后您多提醒张奶奶按时吃饭,我们也会多留意她的情况。”
张奶奶被儿子接走的时候,拉着阿芷和林风的手不肯放,从口袋里掏出两块水果糖,塞进他们手里:“这是奶奶特意给你们留的,甜得很。”林风捏着糖,感觉糖纸都被张奶奶的体温捂热了,心里也暖暖的。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李奶奶叹了口气:“还是年轻人好啊,有活力,又贴心。”
傍晚的风渐渐凉了,林风和阿芷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手里都捏着张奶奶给的水果糖。“今天真是太险了,要是再晚一点,后果不堪设想。”林风剥开糖纸,把糖放进嘴里,橘子味的甜意瞬间在舌尖散开。阿芷也剥开一颗,笑着说:“是啊,所以以后我们要更细心一点,把老人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林风转头看着阿芷,她的侧脸被路灯照得柔和,嘴角还沾着一点糖屑。他忽然想起,阿芷之所以来做志愿者,是因为她的奶奶。阿芷的奶奶也是低血糖,有一次独自在家晕倒,幸亏邻居发现得早,才捡回一条命。从那以后,阿芷就立志要帮助更多的老人,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能有人伸出援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