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飞机平稳降落在宝安机场,一股夹杂着海洋气息的湿热空气便扑面而来,与魔都的精致干练截然不同,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粗砺而富有生命力。
林帆没有让分公司安排接机,一辆早已等候在此的商务车安静地滑到他面前。
车窗外,深城这座年轻的城市如同一座巨大的工地,永不停歇。
无数的塔吊组成了钢铁的森林,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在亚热带的阳光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每一寸土地似乎都在叫嚣着生长的渴望。
这股蓬勃的、近乎野蛮的活力,让林帆嘴唇微抿的线条柔和了些许。
魔都像一位穿着高级定制西装的金融巨子,每一步都精准而优雅;而深城,则更像一个赤着膀子、浑身肌肉的开拓者,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野心。
车子最终停在一栋崭新的写字楼前。
这便是星辰科技在华南的新总部大楼。
大楼的设计极具现代感,通体由玻璃幕墙和钢结构组成,如同一柄利刃直插云霄,充满了不加掩饰的攻击性和进取心。
“林总,这边请。”深城分公司的负责人张康早已在此等候,他比林帆大几岁,做事沉稳干练,是林帆一手提拔起来的得力干将。
林帆点点头,没有多余的寒暄,径直走入大堂。
挑高二十米的宽阔空间,明亮得几乎晃眼,前台背景墙上“星辰科技”四个银色大字在射灯下熠...闪光。
他一路走,一路看,从办公区的布局、工位的间距,到茶水间的设施、窗外的景观,每一个细节都尽收眼底。
他特意在几个楼层都停留了许久,感受着这里的氛围。
年轻的员工们步履匆匆,脸上洋溢着兴奋与疲惫交织的神情,讨论声、键盘敲击声汇成一股充满效率的交响乐。
这种氛围,比魔都总部更多了几分闯劲,少了几分按部就班。
“我很满意。”站在顶层的总裁办公室,透过巨大的落地窗俯瞰着下方川流不息的车河,林帆终于给出了评价,“这里的气息,是对的。”
得到老板的肯定,张康心里松了一大口气,他知道林帆口中的“气息”比任何硬件设施都重要。
他顺势递上一份文件,请示道:“林总,大楼的硬件基本都到位了,员工下个月就能分批搬入。现在有个问题需要您定夺,就是员工食堂。您看是外包给专业的餐饮公司,还是我们自己组建团队自营?”
这本是一个常规的后勤问题,张康以为林帆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外包,毕竟这最省心,也符合星辰科技一贯聚焦主业的风格。
然而,林帆却沉默了片刻。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张康脸上,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景红秀那边怎么说?她会跟着第一批核心后勤团队一起过来吗?”
景红秀,星辰科技的行政总监,一个从公司创立之初就跟着林帆的老人,以心细如发和一手能温暖所有人胃的好厨艺闻名全公司。
魔都总部的食堂就是由她一手打造,早已成了公司文化的一部分,甚至被戏称为“星辰科技的米其林三星”。
张康微微一愣,如实回答:“景姐……她可能暂时不过来。我跟她沟通过,她说魔都总部的后勤摊子也很大,新项目一个接一个,她一时半会儿走不开。”
林帆的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虽然只是一闪而逝,却被张康敏锐地捕捉到了。
“那就自营吧。”林帆的决定出乎张康的意料。
“自营?”张康下意识地追问,“林总,自营的话,从厨师团队组建、食材供应链把控到日常运营管理,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而且成本和管理难度会大很多,前期预算也不好控制。”
“这不是成本问题。”林帆摆了摆手,打断了张康的分析。
他重新将视线投向窗外,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我要的不是一个只提供饭菜的食堂,而是一个让背井离乡来这里打拼的员工,能感受到家一样温暖的地方。景红秀不在,外包公司做不出那种味道。这件事不计成本,把它当成员工福利的最高标准来做,你亲自去抓,人手不够就从总部调。”
张康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林帆的决心。
他不再争辩,重重地点了点头:“好的林总,我明白了。”他意识到,林帆考虑的早已不是一盘生意,而是一个生态,一种文化。
下午,林帆召集了深城分公司所有中层以上的管理干部开了一场座谈会。
他没有长篇大论地宣讲战略,更多的时候是在倾听。
听他们汇报业务进展,听他们抱怨遇到的困难,也听他们描绘对未来的憧憬。
他像一块海绵,迅速吸收着关于这座城市、这个市场、这群人的所有信息。
座谈会结束后,林帆只留下了张康等几位核心高层,在自己的新办公室里继续交流。
氛围比刚才轻松了许多,话题也更加深入和尖锐。
就在讨论进入尾声时,张康似乎想起了什么,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文件,双手递给林帆:“林总,还有件事。这是我们本地团队最近接触到的一家初创公司,做的是企业级协同办公软件,非常有想法,技术底层也很扎实。我觉得他们的产品和我们的生态有很强的互补性,潜力巨大,您要不要看一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