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康看来,这是一个表现自己敏锐商业嗅觉的好机会。
过去,林帆对于这种有潜力的好苗子,向来是雷厉风行,甚至会亲自下场去和创始人聊。
林帆接过了那份不算厚的资料,却没有立刻翻开。
他的手指在封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抬眼看向张康,语气依旧平淡:“产品部门评估过了吗?技术部门对他们的架构出具详细的分析报告了吗?”
张康的表情僵了一下,有些尴尬地回答:“呃……还没来得及走完流程。我觉得这个项目机会难得,怕被别的巨头抢先,所以想先让您过目。”
这的确是实情,也是他的一点私心。
如果林总能直接拍板,无疑会极大地提高效率,也能彰显他张康的功劳。
“那就先按流程走。”林帆将那份资料轻轻放回桌上,推到张康面前,“让产品部和技术部组织专项小组,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和评估,出具详细的报告,然后再拿到我这里来。”
看到张康脸上掩饰不住的错愕和失落,林帆的语气缓和了些许,解释道:“阿康,我明白你的想法,你是对的,速度很重要。但星辰发展到今天这个体量,靠的不能再是我一个人的眼光和拍脑袋决策。我个人的判断可能会有偏颇,但一个成熟、严谨的体系不会。我们建立流程,不是为了束缚手脚,而是为了在高速奔跑的时候,不至于摔倒在同一个坑里。”
张康怔住了,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得过分的董事长,忽然感觉到一种莫名的距离感。
林帆的话无懈可击,充满了企业家的理性和智慧,但他总觉得,这和今天上午那个因为“家的味道”而不计成本拍板自建食堂的林帆,判若两人。
如果是半年前,林帆一定会兴奋地当场翻阅这份资料,甚至可能连夜约见创始人。
但现在,他却选择相信体系,而不是他自己的直觉。
这种转变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张康收起资料,心中百味杂陈。
他隐约感觉到,老板这次来深城,不仅仅是为了考察一座新大楼,更像是在进行某种更深层次的布局与思考。
而这种思考,似乎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商业范畴。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开。
偌大的办公室里只剩下林帆一人。
他没有开灯,只是静静地站在落地窗前,任由城市的万家灯火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深城的夜景璀璨夺目,充满了未来的希望,但他的目光却仿佛穿透了这片繁华,望向了遥远的、某个特定的方向。
良久,他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划过,最终停留在了一个熟悉的联系人上。
那个名字,似乎比窗外任何一栋摩天大楼都更有分量。
他的拇指在拨出键上悬停了许久,一种在商场上从未有过的迟疑,悄然浮上心头。
夜色如墨,将白日里那片工地的喧嚣与尘土尽数吞没。
林帆选了一间雅致的茶馆,与景红秀相对而坐。
紫砂壶中,新泡的龙井升腾起袅袅白雾,茶香清冽,暂时隔绝了外界的浮躁。
白天的参观让林帆心潮澎湃,那片热土上所展现出的活力与潜力,让他对未来的构想愈发清晰。
而此刻,他想听听眼前这个女人的打算。
她是他创业初期最得力的干将,也是他一直心怀几分愧疚的朋友。
“公司很快就要整体搬迁到新的产业园了,”林帆将一杯澄黄的茶汤推到景红秀面前,语气温和地问道:“到时候,你……会跟着一起过去吗?”
景红秀端起茶杯,指尖感受着杯壁的温热,她摇了摇头,眼神清澈而坚定:“不去了,林总。”
这个答案在林帆的意料之中,他并不意外,只是轻声问:“那你的快餐店呢?”
“说实话,不好也不坏。”景红秀坦然一笑,笑容里带着几分商人的精明与疲惫,“店开在老厂区附近,工人们是我主要的客源。现在客流量基本稳定在一个阈值上,每天的营业额能算得清清楚楚。但利润率不高,毕竟做的是薄利多销的生意,人力成本和食材成本越来越透明,想赚大钱,难。”
她顿了顿,继续分析道:“如果我跟着公司搬到新园区,那边一切都是新的,意味着我要放弃现在稳定的客源,去一个不确定的市场重新开始。店铺租金、装修、重新招人……都是一大笔投入。万一……我是说万一,那边的工人消费习惯和这边不一样,我可能连本都收不回来。”
她的分析条理清晰,充满了对现实的审慎考量,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会在后厨埋头苦干的厨师。
林帆静静地听着他当初给她那笔钱,是希望她能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将她永远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我明白了。”林帆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真诚的欣赏,“你考虑得很周全。自己当老板,确实要比给人打工想得更多。这样,我还是那句话,有任何困难,无论是资金还是别的,随时找我。别跟我客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