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爸爸去哪》的票房数据正让整个行业为之侧目。
大年初一 8880 万元,初二 1.02 亿,初三 7800 万,短短三天,票房就飙升至 2.7 亿左右。
这部仅用5天拍完、成本只有十来万的作品,成了春节档最大的黑马。而这一切的背后,藏着李文东的 “未雨绸缪”。
早在去年秋天,《爸爸去哪》综艺电视版权还没有卖给马桶台的时候,李文东就动了拍电影版的心思。
当时他在光线传媒的例会上提出这个想法,不少人都觉得不靠谱 —— 综艺改编电影没有先例,而且观众会不会买账还是个未知数。
可李文东却坚持己见,他特意让光线的导演和摄影团队跟着综艺剧组,趁着艺人休息的间隙补拍镜头。
“别省着胶卷,多拍点素材。” 去年 11 月,李文东对着导演叮嘱,“你看这些孩子和家长的互动,多真实。春节档家庭观众多,他们就想看这种轻松温馨的东西。这项目成本低,要是成了,就是纯赚;就算不成,也亏不了多少。”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没错。整部电影的拍摄成本加起来只有 12 万 —— 用的是综艺剩下的设备,演员没有额外片酬,后期剪辑也是光线内部团队完成的。
当马桶台台长吕换宾得知消息时,第一时间就给李文东打了电话。
“文东啊,” 吕换宾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试探,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办公桌上的春节台历,“《爸爸去哪》电影版,我们马桶台也想参股。毕竟这档综艺是我们先做起来的,观众基础也是我们打下来的,没我们,这电影也成不了啊。”
电话那头,李文东的声音带着笑意,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吕台长,这话就见外了。《爸爸去哪》的版权在我手里,光线都只是合作方,负责发行和后期。您这参股的要求,我实在没法答应。”
吕换宾被噎得说不出话,挂了电话后,狠狠把手机摔在办公桌上。手机壳磕在木质桌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跟身边的下属吐槽:“就这么个拍了几天的东西,能有什么票房?李文东也就是瞎折腾,等春节档一过,他就知道错了。”
可当大年初一的票房数据出来,吕换宾彻底傻眼了。
8880 万 —— 这个数字,比马桶台去年投资的三部电视剧总收入还高。
他坐在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票房曲线,半天没说出一句话,直到秘书进来提醒他开会,才猛地回过神,发现手里的钢笔已经把台历戳出了一个洞。
天鱼传媒的龙尼得知消息时,正在跟朋友吃团圆饭。餐桌上摆着红烧鱼、糖醋排骨,都是她爱吃的菜,可她却没什么胃口。
手机屏幕上弹出票房快报,《爸爸去哪》首日 8880 万的数字像根针,扎得她眼睛生疼。手里的筷子 “啪嗒” 一声掉在桌上,汤汁溅到了新买的羊绒大衣上,她却浑然不觉。
“十来万的成本,第一天就快一个亿?” 龙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随即涌上心头的,是滔天的悔恨。
她当初也听说了《爸爸去哪》要拍电影版,却跟吕换宾一样,觉得 “这不算真正的电影”—— 没有完整的剧情,没有专业的剧本,就是把综艺片段剪剪拼拼,怎么可能有人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
可现在,这 “不算电影” 的作品,却成了春节档的摇钱树。
“该死的李文东!该死的王常田!” 吕换宾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声音因愤怒而沙哑。
他看着墙上挂着的《爸爸去哪》综艺海报,海报上孩子们的笑脸此刻看起来格外刺眼,“搞独吞也不看看场合,这么大的蛋糕,就不知道分一口?哪怕给我一口奶油都不错啊!!!”
龙尼则直接找了公关公司。她坐在沙发上,手指夹着烟,烟灰落在昂贵的地毯上:“给我雇水军,往死里骂《爸爸去哪》。什么不是电影、圈钱烂片、毒害中国电影产业,怎么难听怎么来。我要让观众知道,这就是个骗钱的东西!”
一场针对《爸爸去哪》的网络骂战,悄然打响。
大年初二下午,# 爸爸去哪是不是电影 #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三,阅读量短短两小时就破了亿。
水军们的评论像潮水般涌来:“《爸爸去哪》根本不是电影!没有剧本,没有冲突,就是把综艺片段搬到电影院,是对‘电影’两个字的侮辱!”
“一部在电视台免费播了半年的综艺,剪吧剪吧就敢卖18块一张票?里面全是牛奶、玩具的植入广告,谁看谁傻!”
更有甚者,直接 @李文东,质问他 “作为业内人士,怎么看待这种圈钱之作?难道不觉得愧对中国电影吗?”
网友们很快分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爸爸去哪》的观众反驳:“春节档不就是图个开心吗?带着孩子看爸妈和萌娃互动,比看打打杀杀的电影强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