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低怎么了?能让观众喜欢,能让一家人笑得开心,就是好作品!”
反对的声音则更尖锐:“要是这种东西都能叫电影,以后谁还愿意花心思做剧本、拍好片?大家都去拍综艺电影好了,中国电影就完了!”
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李文东,却显得格外淡定。
他此刻正坐在老家的客厅里,窗外的鞭炮声时不时传来,桌上摆着女儿李梦颖刚给自己倒的茶,还冒着热气。
他刷着微博上的争论,随手把手机扔在茶几上,对着电脑屏幕里的王常田笑了笑 —— 两人正在视频会议,讨论《爸爸去哪》的后续排片。
“这帮水军,一看就是吕换宾和龙尼雇的。” 李文东的语气里满是不屑,“也就这点本事了,打不过就玩阴的。”
王常田坐在光线传媒的办公室里,手指在键盘上敲着,眉头却微微皱着:“要不要回应一下?现在骂声这么大,会不会影响后续票房?我刚才看了下,初三的预售比初二少了 10%。”
李文东摆了摆手,喝了口饺子汤:“回应什么?这部电影的投资方、制作方、发行方都是光线,我还是光线的股东,难道我自己骂自己?再说了,票房才是硬道理,等初三的数据出来,他们自然就闭嘴了。”
他的判断再次应验。大年初三晚上,猫眼数据显示,《爸爸去哪》单日票房 7800 万,总票房突破 2.7 亿 —— 这个数字,早已远远超出成本线,成了光线春节档的 “印钞机”。
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票房则持续低迷,排片率从 20% 降到 12%,上座率更是跌到 45%,投资方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再也无力回天。
吕换宾和龙尼看着《爸爸去哪》的票房曲线,心里只剩绝望。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看不上的 “小成本综艺电影”,居然能在强手如林的春节档杀出血路。
吕换宾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绽放的烟花,烟花的光芒映在他脸上,却没带来丝毫暖意。
他喃喃自语:“早知道…… 早知道当初就该跟李文东争一争,哪怕只占 10% 的股份也好啊……”
夜幕渐深,春节档的厮杀还在继续。
《将夜》的票房依旧稳坐第一,初三单日再收 4.2 亿,总票房突破 14.9 亿。
《爸爸去哪》靠着家庭观众的支持紧追不舍,总票房逼近 3.5 亿。
《澳门风云》则借着 “大甜甜” 的 “莫山山效应”—— 不少观众因为喜欢大甜甜在《将夜》里饰演的清冷才女莫山山,特意去看《澳门风云》—— 首日票房拿到 6500 万元,比前世同期高出 4000 万,成了意外之喜。
不过年初二只拿到2200 万元,而年初三拿到2000 万元票房。
只有《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投资方们,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他们紧急联系影院,承诺提高返点比例,甚至愿意自掏腰包做票补,可影院经理们却态度冷淡 —— 毕竟在票房和上座率面前,人情和承诺都显得格外苍白。
星耗传媒的会议室里,王鹏看着最新的票房报表,终于松了口气,却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而是因为彻底放弃了挣扎。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声音里满是疲惫:“算了,别折腾了。这场仗,我们输了。”
此时的国贸影城,依旧人来人往。
售票大厅的电子屏上,《将夜》的排片率已经回升到 45%,《爸爸去哪》也涨到了 18%,红色的 “满座” 提示在屏幕上格外显眼。
穿新衣服的孩子们拉着家长的手,吵着要去看《爸爸去哪》;年轻人们则围在《将夜》的海报前,讨论着要不要二刷;还有情侣站在《澳门风云》的海报前,指着周阿发的头像,回忆着小时候看《赌神》的时光。
热闹的背后,资本的博弈、人心的算计、市场的规律,正交织成一幅独特的画卷。
这画卷里,有李文东的运筹帷幄,有吕换宾和龙尼的追悔莫及,有影院经理的审时度势,更有观众用票房投票的选择。
2014 年的春节档,不仅是一场电影的竞争,更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缩影 —— 它既有着对优质内容的认可,也有着对市场需求的回应;既有着资本的狂热,也有着行业的反思。
当午夜的钟声敲响,新的一天到来,春节档的厮杀还将继续。
但无论最终谁能拿下票房冠军,2014 年的这个春节,都已经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它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潜力,也让人们开始思考:电影,究竟该为观众带来什么?是视觉的震撼,是情感的共鸣,还是单纯的快乐?
而这个答案,或许还将在未来的无数个春节档里,被不断书写和刷新。
喜欢娱乐:回到过去,靠国足起家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娱乐:回到过去,靠国足起家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