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未露面的陈望已经敛去了当年的血气方刚、慷慨豪迈,换来的是沉稳有度、威严庄重。
陈望目光从左边看去,依次是陈顾、毛安之、冯该、辛恭靖、檀韶等壮年将领,右边是陈何以及江卣等一般老将。
后排坐着这些年新提拔或者选拔的中青年将领,自己并不熟悉,都是陈顾这些年面试的。
入职后只来过一次刺史府喝过茶。
有从氐秦灭亡后来谯郡的王仲德,还有王猛的孙子王镇恶。
有以前的北府军将领沈林子、沈田子兄弟,向弥等人。
还有来自两淮地区,从基层士卒提拔起来的蒯恩、到彦之等人。
以及自己的儿子陈啸、外甥桓振。
兖州也算是人才辈出,济济一堂。
陈望杀了刘牢之后,本想把刘毅、刘裕、孟昶、檀凭之、何无忌这些北府军中低层将领也召来谯郡或者给陈安充实洛阳那边实力。
因为这些人多年与天师道海贼作战,经验丰富,能征惯战,被桓玄提前调往东南沿海一带征剿卢循、徐道覆天师道余孽去了。
桓玄的心思陈望心如明镜,就是拿刘毅、刘裕这帮人当炮灰,不管是最终卢循灭了北府军,或者北府军灭了卢循,对他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可谓是一箭双雕。
陈望轻咳了一声,朗声道:“陈某虽已十余年未出,但兖州在骁骑将军以及诸公共同治理下,百姓安宁,物阜民丰,安居乐业,我甚是欣慰。”
大堂上一片安静,鸦雀无声。
简短的对众人多年工作表达了肯定之意后,陈望话锋一转,接着道:“除去东南沿海有少量天师道余孽未除,如今我大晋政局已趋于稳定,陛下贤明,臣下尽责,而我等戍守大晋北边,十余年来未曾为朝廷收复一寸疆土,心中时时感慨不已啊。”
他这套冠冕堂皇的开场白大家心中都有数,皇帝是傻子贤明个毛线,而臣下除了一两个没实权的牌位,如德高望重的琅琊王氏王谧,皇室贵胄司马遵之外,全是姓桓的或者桓玄的心腹。
但打仗前面总得有个由头,否则就是出师无名,这是亘古不变的套路,尽管是废话,但也得说出来。
只听陈望面色肃然,有些痛心疾首地接着道:“《尚书·禹贡》中所记载‘海岱惟青州’,自上古历来就是我晋人土地,如今被鲜卑白虏巨酋慕容德所占,我闻那里民不堪命,饥寒交迫,荜门蓬户……”
这句话其实连陈望自己都暗自好笑,明明要打人家,还得编一套本着吊民伐罪的说辞。
陈望人生中打的第一仗就是在虎牢关前大败慕容臧、慕容德等人的七万鲜卑骑兵,他知道慕容德少年就有名气,是慕容恪、慕容垂最小的一个弟弟。
多才多艺,博览群书,文武双全,清高谨慎,自从占据青州三年来政治清明,提倡儒学,颇有民声。
为什么要打他呢?
因为他是鲜卑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如果现在不铲除他,将来他做大做强,必定要对周边的徐、兖二州下手。
接着,陈望慷慨陈词道:“是故!我欲兴兵讨伐慕容德,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上可不负皇恩,下对得起黎庶!古人云‘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诸公以为如何?”
陈望引用姜太公的话,只要是奉行吊民伐罪之道,王道就能实现,遵循正确的谋略,就能获得胜利。
只要确定了礼仪,制度就能成立。
与再强大的敌人作战,也能战胜他们。
甚至可以大军到处不战而胜,军队没有伤亡。
就像有鬼神相助一样。
众文武官员赶忙躬身施礼道:“末将、卑职等谨遵平北将军号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陈望满意地看了看大家,手抚短髯,点头道:“既如此,众将听令!”
众人慌忙从座榻中站起。
陈望缓缓地下令道:“此次出征,由兖州主簿陈何为征讨都督,江老将军、毛安之、辛恭靖、蒯恩、向弥、到彦之、王镇恶为中军参赞军务,沈林子、刘迈为前锋,江绩、戴遁为后应,共起步骑十一万,三日后出征青州!”
每念到一个名字,他都会注视着这个人,给人以充分的信任和期待之感。
众文武官员热血沸腾,齐声道:“末将、卑职等,遵命!”
陈望挥手道:“我和骁骑将军在谯郡为诸公备上酒宴,待大军凯旋归来,亲自接风洗尘!”
“多谢平北将军!我等定当奋勇杀敌,平定青州,不负所望!”众文武官员齐声答道。
陈望点头道:“都下去准备吧。”
众文武官员纷纷告辞退出大堂。
这是一个老中青组合的豪华阵容,有江卣、毛安之这两名身经百战的老将参战军务,有江绩、戴遁两名老将接应并负责粮草辎重供给,稳如泰山,有沈林子、刘迈两员猛将冲锋陷阵,还有辛恭靖以及王镇恶这些文武双全的将领供调遣使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