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发生什么事,说到底可大可小罢了,因此崇祯根本就没有想要惩罚周皇后的心。
不过除了以上所说,也许还有一点吧,那就是根据杨永明所说,在原本历史上。
可是他崇祯亲自让周皇后自缢殉国的,虽然从各个方面来讲,这个决定无可厚非。
毕竟在国灭之后,作为皇族之人尤其是一国皇后,若是落到流贼的手中其后果不用想也知道会怎样。
可不管怎么说,皇后皆是因为他而死,因此崇祯也是时常觉得对周皇后心怀愧疚。
因此崇祯就更不愿意因为这点儿小事而惩罚周皇后了,何况周皇后也是为了他好。
但有一句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这皇宫之内更是讲规矩,而且对于天下人来说,皇帝的任何事都不算是私事。
正当崇祯为难之际,杨永明便刚好出现在门口,而后便发生了上面的事。
杨永明在听完事情的经过后,便明白了他们的打算,随后也不多说,绕开王承恩进入殿内。
而后在周皇后身边单膝行礼:“请陛下降罪。”
“永明这是何意?”
杨永明内心默默翻了个白眼:“事情的经过臣已经知道了。”
此时王承恩也走了进来,崇在听到杨永明的话后顿时看向王承恩,张承恩则是连忙跪在地上。
杨永明也不管他们继续说道:“陛下之所以延误早朝,主要还是因为昨晚与臣喝酒所致。
而皇后只是陛下身体着想,因此主要罪责还是在臣,臣请陛下惩戒周皇后之前,先惩戒臣。”
“这……”
王承恩适时开口道:“陛下不可,郡王殿下为我大明不知立下多少功能,是我大明不可多得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而此次也只是殿下的无心之举,皇后也是为陛下身体着想,而此次也并无什么大事。
若是因此而惩罚我大明功臣,恐寒天下臣子的心啊,望陛下三思。”
周围的宦官宫女也是连忙出声。
崇祯点了点头,杨永明见此则是出声道:“既如此,也还请陛下免去皇后的责罚。”
崇祯见此顺势道:“好吧,不过大戒虽可免,小惩不可无,今日皇后禁足一天以示惩戒。”
众人谢恩,皇后在众人的拥簇下离去,杨永明见事情解决便向崇祯道别准备离去。
此时宫女端来汤,是周皇后早就吩咐好的,用来解他们的宿醉。
崇祯见此忙邀杨永明一起,杨永明见此也不拒绝,他的头现在还晕乎疼着呢。
二人边喝边聊,崇祯看着眼前的杨永明不知为何,感觉十分轻松自然,发自内心的如此。
崇祯想这应当是昨晚的原因,虽然昨天喝醉后的大部分的对话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最重要的那段对话他还是记得的。
说实话当杨永明刚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崇祯对杨永明更多的是将其当做救命的稻草。
但是当杨永明真的帮助他一步步把大明拉出泥潭后,他自然是欣喜万分并且开始相信杨永明。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敌人一个个减少,尤其是太原之战后,崇祯的内心最深处开始对杨永明有了警戒。
这一点就连崇祯本人都不清楚,但那之后每次见杨永明,他身体的本能总给他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其实这没什么,因为这本就是上位者对于不可控事物的本能罢了。
对于杨永明的定位崇祯还是很清楚的,他想要杨永明帮他中兴大明,至于说之后该如何,并没有真正的去想过。
或者说在太原之战前,崇祯对于杨永明的态度,一直都是初见的想法,他希望杨永明帮他中兴大明。
他为此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因为这本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但是人的内心会跟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位高权重的上位者更是如此,而他们对于那些个能力极强者永远都是一样的。
而对于杨永明这种掌握大量信息的未来人,利用防备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大明虽然已经从泥潭中挣脱了出来。
但还有很多事需要杨永明的帮助,因此崇祯虽然对杨永明已经产生了一丝戒备。
也只是在内心最深处,这丝丝变化连崇祯本人都没注意到,不过等到大局定下。
崇祯晚年时也许会彻底爆发,毕竟有句话说的好,你也许不会造反,但当你有能力造反时,便已犯下了大忌。
不过这一切全部在昨晚之后烟消云散,说到底是杨永明给了大明新生,给了崇祯希望。
而崇祯内心其实也是愿意相信杨永明的,所以才会如此吧。
杨永明不知道这些,如果他还是能感觉到,他与崇祯之间的感觉似乎又回到了当初刚见的时候。
他不知道这是为何,他也懒得去多想,毕竟人想的越多,烦恼也越多。
喜欢大明之拯救崇祯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之拯救崇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