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等人沿着入口走进地下实验室,这座实验室的规模远超军统的预计,足有数千平米,分为好几个区域。
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研究内容,比如火箭,无线电遥控,陀螺仪,电磁能量等等。
众人来到一间研究室外,海茵茨略带骄傲的向归有光介绍:“先生,你眼前是整个德国最先进的陀螺仪实验室,没有之一。“
“冯·布劳恩博士和他的团队受我们的研究成果启发,成功研制出V2火箭,这是种可以精确攻击数千公里外目标的强大武器。”
归有光有点吃惊,V2火箭他当然知道,诺曼底登陆六天后,第一枚V2火箭就落在了英国伦敦。
虽然V2的精度没有海茵茨说的那么夸张,但是巨大的冲击波和爆炸前几秒特有的呼啸声,还是给伦敦市民带来了不小的恐慌。
望着研究室里满满当当的仪器,归有光不禁头大,这么多东西根本不可能全部带走。
反复思考过后,他招呼小特务:“只拿纸质资料以及实验记录,其它的东西全部设置定时装置并加装铝热剂。”
仪器固然重要,但跟德国人积累了数十年的研究资料相比,前者不值一提。
毕竟仪器可以花钱买,资料可没有人会卖给军统。
小特务们按照命令进入研究室开始搜查,连一张纸片都不放过。
海茵茨看到一份份文件落入到神秘敌人手中,表情颇为复杂,这些资料不止是技术,更是他的回忆和青春。
归有光可不在乎这个老头的想法,出言打断了对方的思绪:“与通古斯爆炸有关的研究室在哪?”
“在电磁能量研究室,请跟我来。”
海茵茨带着归有光走到实验室最深处,这里的尸体明显比其它地方更多,里面既有党卫军士兵,也有研究人员。
推开气闸门,遍地都是因为仓惶撤离掉落地面的文件,海茵茨老老实实介绍了研究室的情况。
“先生,上次欧战的时候,皇帝陛下将通古斯爆炸技术视为改变德国命运的关键,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员进行研究,但没有任何结果。”
“我们只知道,爆炸或许是由电磁引发的,为了尽快掌握这门技术,皇帝陛下曾派人绑架特斯拉,可惜未能成功。”
“大战结束后这些资料被封存,元首得知此事立刻重启了实验室,而我也成为了首席科学家,一个不合格的首席科学家。”
海茵茨自嘲道,研究几十年什么都没研究出来,他难免有点心灰意冷。
归有光瞥了瞥对方,命人重点搜查此地,同时内心忐忑不已,自己一行人费了这么大力气就抢了些文件,希望副座不会生气吧。
MD,都怪那个英国情报官,要不是对方将此地说的神乎其神,他们也不会来这个鬼地方。
一边暗骂英国佬不靠谱,归有光一边在实验室转了几圈,然后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尸体数量不对。
这种规模的实验室,至少该有上百名研究人员,可他数了又数,包含守卫在内,只有不到五十具尸体。
归有光叫来海茵茨,冷声询问:“教授,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这么少?”
海茵茨面露疑惑似乎没有听懂,直到归有光又问了一次,他才反应过来,赶紧给出解释。
原来实验室早就开始了撤离,重要研究人员已经撤往更加安全的地方,只有少量人员留下负责资料、设备的搬运工作。
这个解释很合理,归有光打消了心中的疑惑,跟着海茵茨来到另一个房间,房间中有部装满了继电器的机器。
“这是什么?”大光头很好奇。
海茵茨耸耸肩,随口说了个有些生僻的单词:“计算机,它可以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任务。”
归有光用手敲了敲面前的设备,站在那陷入沉默,计算机他不懂,可计算的重要性他很清楚。
军统的科学常识课程说过,无论是密码破译,还是科学运算都离不开计算。
所以别看海茵茨说的轻松,恐怕计算机才是这个实验室最重要的设备,归有光深深看了对方一眼,招手唤来小特务。
“把这部机器拆开带走,多拍几张照片,确保将来可以按照片复原。”
一旁的海茵茨面色如常,甚至主动上前帮忙拆卸,以免关键部件受损。
伴随着越来越近的隆隆炮声,小特务们将几十箱资料和设备零件搬上卡车,此时从山顶上已然可以看到前线冒出的火光。
当最后一批资料装箱运走,归有光与海茵茨回到地面,两个小特务将枪口对准了教授先生。
海茵茨仿佛早有预料,闭上眼睛等待死亡的降临,可过了许久枪声都没有响起,他只能缓缓睁开双眼。
归有光抱着胳膊,饶有兴致的看着这幕,一个科学家非要干特工的活,对方真把自己当莽夫了吗。
面对海茵茨疑惑的眼神,他伸出两根手指:“你知不知道,真正想要活命的人不会这么镇定,他们会跪下哭着喊着哀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