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点,林氏集团总部十层的风控部办公室已改造成临时调查中心。原本的会议桌被拼成 L 型操作台,上面摆满了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硬盘和加密 U 盘;四面墙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线索图 —— 左侧是 “信息泄露时间轴”,标注着从核心算法初稿泄露到宏远提交抄袭方案的关键节点;右侧是 “人员权限图谱”,用不同颜色的线连接着所有接触过机密文件的员工;中间则是 “数据流向分析图”,红色箭头从集团服务器指向宏远、沈家关联企业等多个终端。
林悦如站在线索图前,手里拿着激光笔,正在给新组建的核心调查团队分配任务。除了原特别小组的陆宇、刘敏、张浩、李曼,团队新增了三位关键成员:信息安全专家陈默(曾任职于国家网络安全中心,擅长服务器日志恢复)、法务部证据专员王锐(专攻电子证据固定与分析)、外部审计师周洋(负责核查人员财务异常与沈家的隐秘关联)。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彻查信息泄露的完整链条 —— 从‘谁有能力获取机密’到‘通过什么渠道传递’,再到‘背后主使是谁’。” 林悦如的激光笔指向 “三渠道排查清单”,“现在分三组行动:技术组由陈默牵头,刘敏、王锐配合,重点排查服务器日志、邮件系统和终端设备,恢复被删除的操作记录;人员组由陆宇负责,张浩协助,重新核查所有有机密权限人员的背景、近期行踪和通讯记录,尤其是 IT 部和项目组的边缘人员;财务组由李曼、周洋负责,追踪可疑资金流向,重点关注与沈家、宏远有资金往来的内部人员。”
她顿了顿,语气严肃:“记住,信息泄露绝不是单一环节出问题,很可能是‘内鬼配合外部势力’的多链条操作。技术组要注意日志是否被恶意篡改,人员组要警惕‘看似无权限却能间接接触机密’的情况,财务组要深挖‘隐蔽的利益输送’,比如虚拟交易、代持转账等。”
上午九点,技术组率先行动。陈默将集团核心服务器的备份硬盘接入专用分析设备,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密密麻麻的代码流。“常规日志显示,只有五人有权限访问机密文件,但这里有异常 —— 上周三凌晨两点,有一个‘匿名管理员权限’登录过服务器,下载了核心算法的完整包,还删除了操作记录。” 陈默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不过他们低估了服务器的‘影子日志’功能,每一次操作都会在物理硬盘留下不可擦除的电磁痕迹,我可以通过磁道恢复技术还原操作记录。”
刘敏凑过来,指着屏幕上的一段异常代码:“陈老师,这段‘端口映射’程序很可疑,它能将内部服务器的文件通过加密隧道传输到外部 IP,而且采用了‘动态 IP 伪装’技术,普通防火墙根本检测不到。”
“没错,这是‘黑蝎’暗杀组织常用的传输工具,说明沈家不仅雇佣他们暗杀,还让他们负责技术层面的信息窃取。” 陈默点头,打开另一个分析软件,“我已经锁定了那个匿名权限的物理地址 —— 来自集团 IT 部的备用服务器机房,那里的监控上周正好‘故障维修’,显然是内鬼提前做了手脚。”
与此同时,人员组在陆宇的带领下展开排查。张浩调出 IT 部备用机房的门禁记录,发现上周三凌晨只有两个人进入过:IT 部主管老吴和实习生小郑。“老吴是集团的老员工,跟着董事长十年,一直负责服务器维护,大家都觉得他很可靠;小郑刚入职三个月,是沈涛推荐进来的,之前没接触过核心机密。”
陆宇却皱起眉头:“越看似可靠的人越要警惕。查一下老吴的近期通讯记录和银行流水,尤其是与沈家关联人员的接触。另外,小郑的背景也要深挖,沈涛推荐的人绝不可能只是个普通实习生。”
中午十二点,财务组传来第一个通报。周洋拿着一份银行流水报告走进调查中心:“林小姐,我们发现 IT 部主管老吴的妻子名下有一个隐蔽账户,近半年收到三笔转账,总金额八是万,付款方是‘宏远旗下的智联科技’,但实际资金源头是沈家在巴拿马的海外账户 —— 和之前转移资产的账户是同一个!”
“老吴果然有问题。” 林悦如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但他在集团十年,为什么突然背叛?技术组那边有没有查到他的操作痕迹?”
“正在恢复影子日志,预计下午两点能出结果。” 陈默的声音从操作台传来,“另外,我们还发现老吴的电脑里安装了‘键盘记录器’,能实时上传他输入的所有密码,接收端是一个境外服务器,注册人信息是伪造的,但 IP 地址与‘黑蝎’组织的通讯服务器有重叠。”
下午一点半,技术组的日志恢复完成。陈默将还原的操作视频投射到大屏幕上:上周三凌晨两点十分,老吴用备用服务器机房的终端登录核心服务器,输入 “匿名管理员权限” 密码(该权限是他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创建的),下载核心算法后,通过加密隧道传输到境外服务器;两点三十五分,他删除操作日志,却没发现影子日志的存在。更关键的是,视频里还拍到他与一个戴口罩的人交接硬盘 —— 根据体型和身高判断,正是沈涛的秘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