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四十分,林氏集团总部十层的法务风控部办公室里,晨光透过落地窗,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光斑。林悦如坐在办公桌前,指尖划过一份标注着 “集团中层员工名单” 的文件 —— 这是陈姐昨天整理好的,里面详细记录了各部门中层的任职年限、业绩表现、背景调查,甚至包括 “是否与沈家有过关联”“近三年是否有异常行为” 等备注。
董事会上虽扳倒了沈天雄,但陈姐传来的消息显示,沈家残余势力仍隐藏在集团中层,尤其是行政、财务等关键部门,若不尽快建立可靠的班底,后续推进城东项目和内部反腐,很可能会再次遭遇阻力。“不能只靠陆宇和陈姐,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核心团队。” 林悦如在心里默念,目光停留在 “风控部专员刘敏” 的名字上。
刘敏,二十七岁,毕业于名牌大学法律系,入职林氏三年,从基层专员做起,去年因 “精准识别城南项目材料供应商违规风险” 获得集团 “优秀员工” 称号。背景调查显示,她家境普通,父母是退休教师,与沈家无任何关联;更重要的是,在张诚、李伟掌权期间,她曾三次向上级提交 “材料采购异常报告”,均被压下,却仍坚持收集证据,直到林悦如接手后,才将完整证据交给法务部。
“是个有韧性、敢坚持原则的人。” 林悦如在刘敏的名字旁画了个圈,想起上周与她的一次交集 —— 当时刘敏抱着一摞风控报告走进办公室,面对自己时没有像其他员工那样紧张,反而条理清晰地指出 “城东项目设备验收流程存在漏洞”,并提出了三个优化建议,虽然语气略显拘谨,眼神却满是专业与认真。
上午九点,部门例会开始。林悦如特意留意刘敏的表现 —— 她坐在会议桌靠后的位置,手里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每个人的发言,当赵凯提到 “设备采购后续风控需增加现场核查频次” 时,她立刻抬头补充:“现场核查需要制定标准化清单,避免供应商临时篡改数据,我之前整理过类似清单,可以作为参考。” 声音不大,却精准点出了关键问题,赵凯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刘敏说得对,这份清单你整理好后发给我。”
会议结束后,林悦如叫住刘敏:“刘敏,你刚才提到的标准化清单,现在有空跟我详细说说吗?另外,我想了解一下你对城东项目后续风控的想法。”
刘敏显然有些意外,眼神里闪过一丝惊喜,连忙点头:“当然可以,林小姐。我整理的清单分为‘设备参数核查’‘资质文件验证’‘样品抽检流程’三部分,里面标注了容易出现问题的 12 个节点,比如‘设备序列号与合格证是否一致’‘供应商资质是否在有效期内’……” 她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重点,字迹工整得像打印出来的一样。
林悦如接过笔记本,指尖拂过密密麻麻的标注,心里越发认可 —— 这份清单不仅涵盖了常规核查项,还特意加入 “异常情况应对预案”,比如 “若发现设备参数不符,如何封存证据、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连 “检测机构的备选名单及联系方式” 都附在后面,显然是花了大量心思准备的。
“做得很细致,比我预期的还要全面。” 林悦如笑着把笔记本还给她,“下午两点,我想召开一个‘城东项目风控专项会议’,需要有人协助整理会议资料,包括之前的风险点记录、今天讨论的核查清单、还有后续的执行时间表,你愿意负责吗?”
刘敏的眼睛瞬间亮了,语气带着一丝激动:“我愿意!林小姐,您放心,我一定会把资料整理好,保证会议顺利进行。” 她之前在部门里一直是 “边缘人”,负责的多是基础核查工作,从未参与过核心项目的专项会议,林悦如的信任,让她既意外又感激。
上午十一点,林悦如带着刘敏去了城东项目工地。陆宇正在现场监督设备验收,看到两人过来,笑着迎上来:“林小姐,这位是?”
“这是风控部的刘敏,以后会协助我负责城东项目的风控工作。” 林悦如介绍道,“刘敏对设备验收流程很熟悉,今天带她来现场,让她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后续制定风控方案会更贴合实际。”
陆宇会意,立刻拿出设备验收清单:“刘敏,你看这份清单,昨天发现有三台服务器的‘运行噪音值’超出标准,供应商说是‘运输过程中受潮’,但我们怀疑是‘翻新设备’,你从风控角度,觉得该怎么核查?”
刘敏接过清单,蹲下身仔细查看服务器的序列号,又用手机拍下设备接口的磨损痕迹,语气肯定:“陆总监,您的怀疑有道理。第一,序列号前三位是‘翻新设备专属编码’,正规新机应该是‘A 开头’;第二,接口处的磨损痕迹是长期使用造成的,不是运输受潮能形成的。我们可以联系设备厂商,提供序列号核查真伪,同时让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硬盘使用时长’,就能确定是不是翻新设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