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如从仓库走到公司食堂时,晨光刚好漫过食堂的玻璃窗,落在餐桌上。她刚坐下,手机就响了,是母亲赵兰打来的,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悦如,早饭吃了吗?我和你爸包了你爱吃的荠菜饺子,要是今天不忙,就回家吃午饭吧。”
听着母亲的话,林悦如的眼眶突然发热 —— 昨晚读信时的委屈和难过,在这一刻被浓浓的暖意取代。她想起旧匣子里那张泛黄的照片:赵兰抱着襁褓中的她,坐在简陋的木床上,脸上满是温柔的笑意;林国栋站在床边,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奶瓶,正小心翼翼地调试温度。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用二十多年的爱,把她从一个襁褓婴儿,养养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成年人。
“妈,我中午回去吃。” 林悦如握着手机,声音带着哽咽,“我想吃您包的荠菜饺子,还要喝您熬的小米粥。”
“好,好,妈这就去给你准备。” 母亲的声音里满是欢喜,“你爸听说你要回来,早上五点就去菜市场买荠菜了,说新鲜的荠菜包出来的饺子才好吃。”
挂了电话,林悦如看着手机屏幕上养父母的合照,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二十多年前 ——1996 年那个雨天的凌晨,赵兰和林国栋抱着襁褓中的她,从城郊老火车站走回家。当时的他们,还住在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平房里,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可他们却把最好的都给了她。
林悦如记得,母亲赵兰曾跟她说过,刚把她抱回家时,她因为早产,身体很弱,经常半夜发烧。赵兰就抱着她坐在床边,整夜整夜地不睡觉,用温水给她擦额头降温;林国栋则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城里的大小药店,给她买最好的退烧药。有一次,她连续高烧三天不退,林国栋冒着大雨,把她裹在厚厚的被子里,骑自行车去市中心的医院,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他第一时间不是顾着自己的伤口,而是紧紧护着怀里的她,生怕她受一点伤害。
“那时候你爸的腿摔得全是血,却还笑着跟医生说‘别管我,先看看孩子’。” 赵兰后来跟林悦如提起这件事时,眼里满是心疼,“医生都说,从没见过这么疼孩子的父亲,就算是亲生的,也未必能做到这样。”
林悦如的手指轻轻拂过手机屏幕,眼泪无声地掉下来。她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五岁那年,她看到邻居家的小孩有一个会唱歌的布娃娃,就哭着跟赵兰要。当时林国栋在工厂上班,一个月工资只有三百多块,赵兰在家附近的小卖部打零工,一天只能赚十块钱。可他们还是省吃俭用,攒了半个月的钱,给她买了那个布娃娃。当林国栋把布娃娃递给她时,她开心得跳了起来,却没注意到父亲手上的伤口 —— 那是他在工厂加班时,不小心被机器划伤的,为了多赚点钱,他没去医院,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
“悦如,你知道吗?你小时候最喜欢那个布娃娃,走到哪儿都抱着,睡觉也不撒手。” 赵兰曾笑着跟她说,“有一次布娃娃的胳膊掉了,你哭了一下午,你爸连夜用针线给你缝好,还在上面绣了一朵小小的鸢尾花,说‘这样我们悦如的布娃娃就是独一无二的了’。”
林悦如突然想起那个布娃娃 —— 它现在还放在老家的衣柜里,胳膊上的鸢尾花虽然已经褪色,却依旧清晰。原来,养父母早就知道她喜欢鸢尾花,只是他们从来没说过,只是默默地把这份喜欢,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除了生活上的照料,养父母还特别重视她的教育。林悦如记得,她上小学的时候,成绩不太好,尤其是数学,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赵兰就每天晚上陪着她写作业,一道题一道题地给她讲,直到她听懂为止;林国栋则利用周末的时间,骑着自行车带她去图书馆,给她借各种有趣的课外书,培养她的学习兴趣。
有一次,她因为数学考试不及格,被老师批评了,回家后躲在房间里哭。赵兰走进来,坐在她身边,轻轻摸着她的头说:“悦如,没关系,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力就好了。妈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 林国栋则默默地走进厨房,给她煮了一碗她最爱吃的鸡蛋面,说:“悦如,吃了这碗面,就别难过了,爸爸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
在养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林悦如的成绩渐渐好了起来,后来还考上了城里最好的高中。高中三年,她住在学校宿舍,每个周末,赵兰都会骑着自行车,给她送换洗的衣服和好吃的;林国栋则会在周末的晚上,给她打电话,问她在学校的情况,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林悦如还记得,她高考那年,赵兰特意辞掉了小卖部的工作,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专门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每天早上,赵兰都会早早地起床,给她做营养丰富的早餐;晚上,她学习到几点,赵兰就陪她到几点,给她煮咖啡、切水果。林国栋则每天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去出租屋,给她带各种好吃的,还会跟她聊一些轻松的话题,缓解她的高考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