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带着佛性入尘,所见的母子情深便是‘观想’,而非‘亲历’;所尝的苦难便是‘修行’,而非‘执念’,这样的历劫,如何能渡化众生?”警幻仙子的声音轻轻响起,玉瓶中的情根莲缓缓绽放,将那点佛性包裹其中,“我将你的佛性收在此瓶中,待你九劫圆满,便将它还你。这期间,你便是纯粹的‘李纨’,会哭,会笑,会痛,会怕,会像所有凡间母亲一样,为孩子牵肠挂肚。”
莲子的金光剧烈挣扎起来,佛性离体的痛苦让它几乎消散:“仙子!若失了佛性,我若沉沦红尘,忘了初心怎么办?”
警幻仙子叹了口气,指尖划过玉瓶上的缠枝莲纹:“痴儿,佛性本就在你心中,我收的只是‘外显的灵光’,而非‘内藏的禅心’。你那道誓约,你那颗为众生证道的心,便是你最根本的佛性。”她抬手将玉瓶轻轻一抛,玉瓶在空中旋转起来,瓶身的白光越来越盛,“只是我要提醒你——红尘中的烟火气,最是磨人。你强求以‘佛心’去尝‘凡情’,这本身就是一种执念。强求的烟火,终会化作佛前的灰烬,唯有顺其自然,方能在苦难中开出莲华。”
话音落下,旋转的玉瓶突然炸裂开来,化作漫天的白光碎片。这些碎片没有消散,而是朝着莲子的金光飞去,一半碎片缠绕在金光外,渐渐凝成一件素色的粗布襦裙,裙摆绣着细小的艾草纹——不是凡间的艾草,而是灵山菩提树下生长的“忘忧草”,能在她苦难时,稍稍安抚她的心神;另一半碎片则在金光顶端凝结,化作一支银簪,簪头是一朵小小的莲苞形状,正是她本命瓣的模样,银簪的纹路与之前的契书梵文一模一样,隐隐泛着淡淡的佛光。
“此裙名为‘守拙’,遮你佛界灵光,让你融入凡尘;此簪名为‘忆莲’,藏着你的誓约与我收存的佛性,待你历劫圆满之日,簪开花落,佛性自归。”警幻仙子看着化作襦裙银簪的玉瓶碎片,眼中闪过一丝怅惘,“你在红尘中,会穿着这件素裙,戴着这支银簪,守着你的儿子,度过漫长岁月。世人会赞你‘贞洁’,叹你‘苦命’,却不知你是佛莲化形,只为证那‘母子皆空’的大道。”
莲子的金光轻轻颤动,像是在向警幻仙子道谢。它低头看了看身上的素裙,又摸了摸头顶的银簪,能清晰地感觉到簪中传来的佛性暖意,与阿难尊者的念珠相互呼应,形成两道守护之力。此刻的它,不再是灵山听经的佛莲籽,而是即将踏入红尘的“李纨”,带着誓约,带着期盼,也带着未知的苦难。
“去吧。”佛祖的声音再次响起,七宝池的水波突然掀起一道涟漪,化作一道通往凡间的金光通道,通道的另一端,正是那片被佛露浸润的京城荒地,“记住,苦难不是惩罚,是修行;执念不是枷锁,是契机。待你子登科,便是你莲心归位之时。”
莲子化作的金光朝着通道飞去,路过地藏菩萨身边时,地藏菩萨的业火莲突然飘出一朵花瓣,落在它的素裙上,化作一枚小小的血色莲纹——这是地藏的“轮回印记”,能让它在生死关头,不被轮回之力吞噬。莲子回头望了一眼灵山,菩提树下的露珠还在滚落,诸佛的身影渐渐模糊,唯有警幻仙子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强求的烟火,终化佛前灰烬……”
金光通道中,莲子的意识渐渐模糊,它开始感受到红尘的引力,感受到轮回的转动。它能看到通道外闪过的人间景象:繁华的京城、热闹的街市、朱红的府门……最终,它的目光落在了荣国府的方向,那里有它未来的“丈夫”贾珠,有它宿命的“儿子”贾兰,有它要度过一生的“稻香村”。
灵山之上,地藏菩萨看着金光通道闭合,轻轻叹了口气:“此籽的劫,比我预想的更重。荣国府的兴衰,会是它最大的试炼——看着自己守护的‘业果’(贾兰)在贾府的泥沼中成长,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看着繁华落尽,这‘爱别离’‘怨憎会’的苦,怕是比寡居之痛更磨人。”
警幻仙子收起玉瓶的残光,声音带着几分无奈:“这便是它自己选的路。佛说‘众生皆有佛性’,可众生也皆有‘情性’。它要渡众生,必先渡自己;要让众生悟‘母子皆空’,必先自己先‘执于母子’。”她抬手召来一道虚影,正是薄命司中李纨的判词册页,“你看,她的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早已注定了她的宿命——‘结子完’是她的历劫,‘一盆兰’是她的道标,也是她的业果。”
迦叶尊者走到七宝池边,看着池水中倒映的红尘景象,轻声道:“或许,这便是佛祖让它入尘的真正用意——不是让它以‘佛’的身份去渡人,而是让它以‘人’的身份去示现。让世人看到,即便是这样一位守寡一生的女子,也能在苦难中开出莲华,也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兰桂齐芳’的希望,这本身就是一种‘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