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您怎么了?脸色这么白?” 侍书扶住她,担忧地问。探春回过神,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冷汗,琴底的刻字仍泛着淡淡的光,与她指尖的温度相互呼应。她终于明白:这张蕉叶琴,根本不是什么海外古物,而是她前世崩裂的残躯所化 —— 是当年挡弱水时崩落东海、化作震海柱的那截残石!“天裂三尺” 是她前世碎天的过错,“海平三千” 是她今生赎罪的使命。就在这时,紫鹃的声音从院外传来:“三姑娘,林姑娘来了,说是听说海边起浪,特意来看看您是否安好。” 探春连忙将琴翻转回来,用丝绢盖住琴面的蕉叶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请林姑娘进来吧。”
黛玉走进院,身上披着一件月白纱衫,眉宇间带着几分忧虑:“方才在潇湘馆,只觉地面晃动,听紫鹃说海边起了巨浪,你这里没事吧?” 她的目光落在廊下的蕉叶琴上,眼神微微一动,“这琴…… 我怎么觉得有些特别?”
“不过是父亲送的寻常古琴,用来消遣罢了。” 探春避开她的目光,伸手将琴罩盖上,“海边的浪想来已经平息了,许是一时的潮汐异动,妹妹不必担心。”
黛玉没有追问,只是看着院中的芭蕉,轻声道:“这芭蕉叶大,却经不住狂风暴雨,就像这世间的安稳,也经不住变故。你这琴若真能弹得安稳,倒也是件好事。” 她说着,眼底闪过一丝了然,像是察觉到了什么,却没有点破。
送走黛玉后,探春独自坐在廊下,掀开琴罩,再次抚摸琴面的蕉叶纹。琴身的温润与她的指尖贴合,仿佛跨越前世今生的对话。她想起名册上的 “清明涕送江边望”,想起琴底的 “海平三千”,终于明白自己的 “才自精明志自高”,从来不是为了在荣国府争高低,而是为了未来某一天,用这张琴、用自己的力量,去平定沧海的风浪,去偿还前世的碎天之债。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琴面上,蕉叶纹的青光与霞光交织,像一道连接天地的桥梁。探春抬手,再次拨动琴弦,这次的琴声不再激越,也不再舒缓,而是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像大海深处的震海柱,默默守护着风浪。琴声流淌间,院中的芭蕉叶轻轻晃动,仿佛在呼应;远处的东海方向,传来隐约的安宁,像是巨浪真的被这琴声抚平。
侍书站在远处,看着探春抚琴的身影,只觉得此刻的姑娘与往日不同 —— 她的眼神坚定,指尖沉稳,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光,像极了传说中能镇住风浪的神仙。她不知道这张琴的秘密,也不知道姑娘的宿命,却能感受到那份与众不同的气场,让人安心。
夜幕降临,秋爽斋的灯火亮起。探春将蕉叶琴小心地放回琴案,盖上琴罩,琴底的 “天裂三尺,海平三千” 仍在暗中泛着光,与她降世时埋下的五彩流沙、母亲藏的半块彩石,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她知道,这张琴将伴随她走过荣国府的繁华与倾颓,将在未来的 “一帆风雨路三千” 中,成为她最坚实的依靠,帮助她完成 “平沧海、赎碎天” 的使命。
而在遥远的东海深处,当年的震海柱遗址旁,海水格外平静,连最细微的浪涛都顺着某个无形的节奏起伏 —— 那是蕉叶琴的琴声跨越山海的呼应,是补天石本源对宿命的回应,也是探春与自己前世的和解。这夜的秋爽斋,芭蕉无声,琴声已歇,却藏着一段关于救赎与使命的传奇,正等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在江边的送别与海上的风浪中,缓缓展开。
喜欢金陵十二钗前缘录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金陵十二钗前缘录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