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年的金陵,红绸漫天。贾府迎亲的队伍从东府绵延至西府,八抬大轿上雕刻的金凤凰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泽,轿内的王熙凤身着大红嫁衣,眉间的丹砂痣被胭脂衬得愈发鲜红,左腕上的九转金丝镯贴着肌肤,随着轿身的晃动轻轻震动,像是在预示着她即将踏入的权力旋涡。
这一年,王熙凤十六岁,嫁与贾琏为妻,正式成为贾府的 “二奶奶”。迎亲队伍抵达贾府时,贾母率全府上下在府门迎接,看到轿中走出的王熙凤,贾母笑得合不拢嘴:“我的熙凤,真是越来越俊俏了!日后有你打理府中事务,我也能省心不少。”
王熙凤屈膝行礼,声音清脆利落:“孙媳定不辜负老祖宗的期望,好好辅佐二爷,打理好府中大小事务。” 她的目光扫过府中众人,眼神中带着与年龄不符的锐利,让在场的管家与下人都暗自心惊 —— 这位新二奶奶,怕是个不好惹的角色。
嫁入贾府后,王熙凤很快便展现出过人的管家才能。她先是对府中账目进行彻查,发现多处账目混乱、下人贪污的问题。面对这些积弊,她毫不留情,当场下令将贪污的账房先生杖责二十大板,逐出府中,并重新制定了严格的账目管理制度,要求每日账目必须日清日结,稍有差错便严惩不贷。
“府中银两,每一分都来之不易,是祖宗留下的基业,容不得半点浪费与贪污!” 王熙凤坐在正厅的主位上,手中把玩着一串翡翠手链,语气冰冷,“从今往后,谁若再敢私吞府中财物,休怪我王熙凤不讲情面!”
她的狠厉手段很快便在府中树立起威信,下人不敢再肆意妄为,府中的账目也渐渐变得清晰。可与此同时,她眉间的丹砂痣也开始频繁异动 —— 每当她处理贪腐下人、克扣违规者月钱时,丹砂痣便会微微发热,泛着淡淡的红光,腕间的九转金丝镯也会轻轻震动。起初她以为是身体不适,可次数多了,便渐渐意识到,这或许与府中的冤魂有关。
贾府历经百年,府中难免有枉死的下人,这些冤魂因怨气未散,徘徊在府中各处。王熙凤身为幽冥罗刹转世,天生能感知到冤魂的存在,而她眉间的丹砂痣,正是警幻仙子赠予的判官笔所化,遇冤魂便会产生感应,提醒她守住本心。
一日,王熙凤路过府中废弃的西跨院,那里曾有一位丫鬟因被诬陷偷窃而自缢身亡。当她走到西跨院门口时,眉间的丹砂痣突然剧烈灼痛,像是有火焰在燃烧,腕间的九转金丝镯也震动得愈发频繁。她下意识地停下脚步,隐约看到院内有一道白色的魂影闪过,伴随着微弱的哭泣声。
“谁在里面?” 王熙凤厉声喝道,尽管心中有些不安,却依旧强装镇定。可院内的魂影却瞬间消失,哭泣声也随之停止,只剩下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她皱了皱眉,摸了摸眉间的丹砂痣,灼痛感渐渐消失,心中却生出一丝疑惑 —— 这府中的冤魂,为何会对她产生如此强烈的感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她不仅将东府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协助贾母处理西府的事务,甚至在贾琏外出办事时,代他处理府中对外的应酬,成为贾府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她的权术也愈发成熟,懂得如何利用府中众人的矛盾,平衡各方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
雍正元年,宁国府的秦可卿病逝,宁国府无合适人选打理丧事,贾珍便向贾母求助,希望王熙凤能协理宁国府的丧事。贾母欣然同意,王熙凤也毫不犹豫地答应 —— 这对她而言,既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是进一步扩大权力的契机。
协理宁国府的第一天,王熙凤便召集宁国府的管家与下人,在正厅议事。她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众人,语气严肃:“今日起,由我暂代宁国府的丧事打理之责。我知道宁国府积弊已久,办事拖沓,漏洞百出,从今日起,所有事务都需按我的规矩来,谁若敢偷懒耍滑,定严惩不贷!”
她随后宣布了严格的分工制度:将丧事所需的各项事务细化,分配给不同的管家负责,每人各司其职,每日需向她汇报进展,若有延误或差错,便按规定处罚。为了防止下人贪污,她还特意制定了严格的物资管理制度,所有丧葬用品的采购与使用都需登记在册,由她亲自审核。
“张管家,你负责丧葬用品的采购,明日需将采购清单与预算报给我,若有虚高报价、以次充好的情况,你自行承担后果。”
“李管家,你负责安排下人的排班,确保丧事中各项事务都有人负责,不得出现无人看管的情况。”
“王管家,你负责接待前来吊唁的宾客,务必做到礼仪周全,不得有任何差错,丢了宁国府的脸面。”
王熙凤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事务,语气坚定,条理清晰,让在场的管家与下人都暗自佩服。在她的严格管理下,宁国府的丧事很快便步入正轨,原本混乱拖沓的局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贾珍对她也赞不绝口:“二弟妹,真是多亏了你,不然这丧事还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