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瑶池之巅,向来是三界中最清灵的所在。那玉砌的栏杆蜿蜒如游龙,栏柱上雕刻着上古神话,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云气,伸手一触,便有淡淡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瑶池的水色是极深的碧绿,像是被无数块翡翠融化在了一起,水面下三尺处,沉着女娲补天时遗留的五色石髓,石髓在水中散发着微光,将池水映得愈发剔透。水面浮着的莲叶并非凡品,皆是千年玉叶,叶梗挺拔如青玉簪,叶片边缘泛着莹润的光泽,便是一滴露珠坠落在石上,也能凝成颗颗圆润的珍珠,滚落在地时,还带着瑶池水特有的清甜气息。
池畔东侧,靠近灵泉眼的地方,长着一株绛珠仙草。这草的根须极长,深深扎在瑶池最深处的灵泉眼里,那泉眼是天地初开时便存在的,涌出的泉水带着鸿蒙紫气,滋养得仙草愈发奇异。最初的时候,它只是株纤细的青草,茎秆只有发丝般粗细,叶瓣却呈罕见的绛红色,像是用胭脂染过似的,每片叶子的尖端都凝着一点赤砂,那赤砂乃是天地间第一缕 “痴气” 所化,到了夜里便会发出淡淡的光晕,将周围的青石都染上一层绯红,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将那点艳色泼在了草叶上,又溅到了石头上一般。
这株仙草的来历,说起来与补天之事还有段渊源。当年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的一块顽石遗落在大荒山青埂峰下,而这株仙草的种子,便是从那块顽石的裂缝中掉出来的,被一阵仙风吹到了昆仑瑶池,恰好落在了灵泉眼旁,才得以生根发芽。它在瑶池畔静静生长了万万年,看惯了云卷云舒,听惯了仙乐缥缈,吸足了天地间的精华,渐渐有了灵性。
春日里,瑶池边的桃花落进水里,顺流漂到仙草旁,它便会轻轻舒展叶片,将桃花瓣拢在叶间,像是在珍藏一份春日的馈赠;秋日里,风卷着桂花飞过池面,它便会垂下叶尖,接住那带着香气的花瓣,让桂香在叶瓣间萦绕许久。有一次,太上老君的座下童子不小心将炼丹用的玉液洒了几滴在池边,恰好被仙草的根须吸收,那一夜,仙草的叶瓣突然变得更加红润,尖端的赤砂也亮得像是要滴出血来。
不知过了多少春秋,瑶池的灵露滋养得仙草愈发丰茂,它的茎秆已长得有手指般粗细,叶瓣层层叠叠,足有百片之多,每片叶子上都凝着赤砂,夜里望去,整株仙草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却又带着草木的温润。直到某日惊蛰,天空中一声惊雷炸响,那雷声不同于寻常,带着开天辟地般的力道,震得瑶池的水都泛起了三尺高的浪。就在雷声落下的刹那,那株绛珠仙草突然拔地而起,周身笼罩着一层绛红色的光晕,光晕散去后,原地便站着个青衣少女。
那少女约莫十四五岁的模样,眉峰像是用远山的黛色精心描成,弯弯的,带着点淡淡的愁绪;眼波比瑶池的水还要清冽,望过来时,像是含着一汪秋水,却又藏着几分怯生生的羞怯;肤光胜雪,却不是那种苍白,而是带着玉石般的温润,隐隐能看见皮下淡淡的青色血管,像是草木的脉络。她刚化人形时,身上还带着草叶的气息,那是一种混合着灵泉湿气与赤砂暖意的味道,闻起来格外清爽。她的指尖尤其特别,无论触到什么东西,都会生出一层薄薄的露珠,像是刚从晨雾中走来,带着满身的水汽。
她站在瑶池边照影,水里的游鱼都会聚拢过来,围着她的倒影吐泡泡,有几条胆大的锦鲤,甚至跃出水面,想要啄食她垂在水面的发丝。她见状,不由得露出一抹浅笑,那笑容像是初春的第一缕阳光,瞬间让周围的景物都亮了起来。她便是绛珠仙子,初化人形时,还不太习惯用双腿走路,每走一步,脚下都会生出几株小小的绛珠草,只是转瞬便又消失了,留下淡淡的香气。
她平日里最爱做的事,便是在瑶池边静坐。有时坐在青石上,看天上的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像是在演绎着一场无声的戏;有时靠在灵泉眼旁的古松下,听风拂过松针的声音,那声音沙沙的,像是谁在耳边低语。她还喜欢用指尖蘸着瑶池水,在青石上画些不知名的花草,那些花草在她笔下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石头上长出来似的。她不常与其他仙娥往来,觉得她们的笑语太过喧闹,扰了她的清净。有一次,几位仙娥邀她去参加瑶池的赏花会,她去了一次便再也不去了,回来后对自己说:“那些花虽艳,却少了些草木的本真,不若池边的青草自在。”
而在瑶池之上的青云殿里,住着一只青鸾神鸟。那神鸟可不是凡物,乃是上古神禽,与凤凰同属一类,却比凤凰多了几分灵性。它的羽毛呈青碧色,像是用最纯净的翡翠织成的,在阳光下会折射出七彩的光泽,尤其是尾羽,展开时足有三丈长,能遮住半个殿顶,尾羽的末端缀着七颗小小的明珠,每颗珠子都散发着不同颜色的光,红、橙、黄、绿、青、蓝、紫,像是把彩虹系在了尾巴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