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镜能照见因果虚实。” 渺渺真人将宝鉴悬在顽石前,镜中顿时浮现出它在凡尘的模样: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被系在贾宝玉颈间,红绳是用袭人头发混着金线编的。它会随着黛玉葬花而蒙尘,花瓣落在玉上便留下淡淡的红痕;随着宝钗扑蝶而焕彩,蝶翅扫过便生出层柔光;随着元妃省亲而生辉,宫灯照处竟透出七彩光晕;最终在贾府败落时摔碎,裂成十二瓣,每瓣都映着位仙子的泪眼,而后化作道金光,回归青埂峰下。
“你若不入劫,这十二钗的情债便永无了期。” 警幻仙子的声音带着悲悯,像是秋雨落在芭蕉叶上,“她们或困于金玉之争,鬓边的珠花熬成了霜;或溺于权欲之海,指间的算珠磨成了粉;或死于恩仇纠葛,心口的朱砂痣变成了血泪…… 永无超脱之日。” 顽石在镜前剧烈颤抖,石面上的凿痕渐渐平复,那些怨词、叹词都淡了下去,似在挣扎中悟透了什么 —— 原来不能补天,未必不是另一种缘分。
茫茫大士此时开口,声音如洪钟大吕,震得紫芝宫的梁柱都嗡嗡作响:“你本是补天余石,却因一念之执堕入情障。如今让你入凡尘,并非惩罚,而是让你明白:天地之大,不止有补天之功,更有情之真谛。” 他说着,从紫金钵盂中取出一粒金丹,那金丹有龙眼大小,表面流转着七彩霞光,乃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提子所炼,经如来佛手指点过三千年。弹指间送入顽石心内,那石顿时通体透亮,石身缩成鸽卵大小,化作一块莹润的美玉。玉上天然形成 “通灵宝玉” 四字,笔势灵动,背面还刻着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的谶语 —— 正是日后与薛宝钗金锁上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相呼应的缘法,那字迹刻得极深,像是要钻进玉的骨头里。
“既已化形,便随我来。” 警幻仙子将通灵宝玉托在掌心,那玉在她掌心微微发烫,似有生命般跳动。转身走向薄命司,那里存放着十二钗的册子,朱红色封皮上烫着金字,每本册子封面上都贴着对应的花签:黛玉是芙蓉,宝钗是牡丹,湘云是海棠,探春是杏花…… 她将宝玉放在册子中央,刹那间十二本册子同时亮起,各自飞出一缕精魂,红的、白的、粉的,缠绕在宝玉周围,形成一个完整的情劫轮回阵,阵中隐约能听见大观园的笑语与哭泣。
顽石所化的宝玉突然发出龙吟般的轻啸,声音清越,似在回应这些精魂。警幻仙子知道,这是它已接受宿命的征兆。她望向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后者二人同时颔首,大士的紫金钵盂里飞出朵金莲,真人的拂尘上落下片云絮,都飘向宝玉,似在为它加持。“仙子既已安排妥当,我等便将此玉送往凡尘。”
就在此时,宝玉突然挣脱警幻的掌心,像颗流星般撞向风月宝鉴。镜面荡起涟漪,映出一个披头散发的女子,正对着镜子痴笑,镜中却显出个骷髅头 —— 正是日后的贾瑞。原来这宝鉴不仅能照见因果,更能警示痴顽 —— 贾瑞死于宝鉴幻象的结局,早已刻在镜中,那骷髅的眼眶里,还嵌着两颗泪珠,正是贾瑞临死前流下的。
“痴儿,连你也想窥探天机?” 警幻仙子玉指一点,一道金光落在宝玉上,那玉便乖乖落回掌心,表面还泛着点羞赧的红。她将宝玉收入锦袋,袋口的冰蚕丝红绳自动系好,打了个同心结。递给茫茫大士:“烦请二位将它送往太虚幻境与凡尘的交界 —— 那处有座三生石,石旁住着个甄士隐,他会将此玉转交给神瑛侍者的转世。切记,需在他呱呱坠地时放入口中,方能藏住仙气。”
茫茫大士接过锦袋,入手便知袋中宝玉在轻轻颤动,似有期待,又有不舍。与渺渺真人相视一笑,二人踏鹤离去时,留下一串偈语在紫芝宫回荡:“大梦一场归青埂,情丝千缕系红楼。待到尘缘皆了尽,顽石依旧笑春秋。” 那鹤鸣与偈语交织,竟化作一曲《枉凝眉》,听得殿中情丝铃都跟着轻颤。
警幻仙子望着他们消失在云海深处,云霭中还残留着鹤羽的清香。转身看向薄命司,那本因果录不知何时已自行翻开,在 “通灵宝玉” 的词条下,新添了一行血色字迹:“凡心偶炽,缘接入世;历尽离合,方归本位。” 字迹娟秀,倒像是女子所书。她轻轻合上册子,指尖拂过封面的 “金陵十二钗” 字样,忽然觉得袖中的风月宝鉴微微发烫 —— 那是某个凡尘痴人正在梦中呼唤它的征兆,许是那即将出生的贾宝玉,已在娘胎里迫不及待要见这通灵宝玉了。
紫芝宫外,灌愁海的水面又起波澜,浪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溅起的水花里映出荣国府的匾额,那 “荣国府” 三个金字在水中摇摇晃晃,似真似幻。警幻仙子知道,随着这顽石入劫,那场牵动三界的红尘大戏,终于要正式开锣了。而大荒山青埂峰上,那株被遗弃的顽石本体,似乎仍在风中低语,石面上新添了几行字:“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字迹稚嫩,却透着股洞悉一切的苍凉,诉说着一个关于遗憾与圆满的古老寓言。
喜欢金陵十二钗前缘录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金陵十二钗前缘录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