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大军从河南、山西进入京城,一路所向披靡,缴获了明军大量的武器装备。
后来又精简军队,三十多万大军虽然数量大大减少,但武器装备和战斗力早已今非昔比。
多路大军在太原城下会师,十多万人连续猛攻城池,几十门大炮轮番轰炸。
闯军将士知道,如果不尽快拿下太原城,他们将会面临内外夹击的危险境地,所以不计伤亡,日夜轮番进攻。
吴三桂的关宁军也知道,如果让闯军进城,他们作为叛徒,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也都拼命抵抗。
后来,闯军连续喊话,说登莱军不会来救他们,他们已经成为瓮中之鳖。
时间一长,关宁军将士也终于知道,他们彻底成了一支孤军,被所有人抛弃了,士气渐渐衰弱。
在连续攻打了半个月之后,闯军终于突破城池,将关宁军彻底歼灭。
吴三桂看到走投无路,只得自杀。
与此同时,吴大山、李定国、王小二的数万大军从河南安阳北上,何大虎和黄得功的数万大军渡过济水,从山东北上。
两路齐头并进,杀向京城,一路势不可挡,很快攻破保定,直抵京城。
周山接到东路军的捷报,当即命令他和孙传庭的西路军北上,直抵太原。
这次他们的目标不是杀人,而是要将闯军赶到草原,让他们跟蒙古鞑子死拼。
所以,他们并没有完全包围太原城,而是围三阙一,留出北城门。
在几轮猛烈的炮火轰炸下,早就被登莱军打怕了的闯军哪里还敢继续待在城里,纷纷从北城门夺路而逃。
登莱军都是骑兵,孙传庭的秦军也有两万骑兵,三万骑兵在后面猛追几十里,杀得尸横遍野。
除了两万骑兵之外,其他闯军要么投降,要么战死。
周山留下所有步兵打扫战场,赈济百姓,与孙传庭带着三万骑兵继续追击,几天后抵达大同城下。
李自成这段时间焦头烂额,准确地说,他是自从进京之后,日子就没好过。
好不容易拿下京城,结果皇帝和朝廷南迁了,带走了大量的粮食和银子。
接着,大军在保定和济水接连惨败,损失兵力近半。
几十万大军和占领区的官员要发军饷和俸禄,几十万将士还要吃饭,京城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既没有银子也没有粮食。
大户全都跑了,他们只好对那些中小官绅下手,山西和北直隶的所有大小官绅富户全部被他们抄了一遍。
北直隶和山西持续干旱,也没有土豆和红薯这种耐旱的作物可以种植,粮食收成远远不能满足。
老百姓没有饭吃,能逃的都逃走了,不能逃的很多当了土匪,起义造反接连不断。
现在,登莱军步步紧逼,即将兵临京师。
一旦他们占领了大同,必将南北夹击,他们就成了瓮中之鳖。
到时候别说守城,围一个月,他们所有人都得饿死。
李自成在乾清宫召开朝会,在京的文臣武将全都参加。
李自成龙袍一穿,往龙椅上一坐,也还是有几分君临天下的气势。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自成大手一挥。
“平身。”
“谢陛下!”
李自成眉头紧锁,扫了一圈朝廷众臣,说道:
“诸位爱卿,如今,太原失守,登莱军再次攻破保定,三路大军向京城而来,我们该怎么办?大家都说一说。”
众人全都沉默不语,打仗他们没问题,大多也没什么战法,靠着人多的优势,拼命就行。
但是,动脑筋的事儿,自然不是他们操心的。
丞相牛金星见没人开口,他是丞相,只能上前一步,拱手道:
“如今形势危急,山西的孙传庭部正向大同前进,按现在的情况来看,大同肯定守不住。”
“一旦大同失守,孙传庭必然向东进入宣府,然后从北边南下,与吴大山部南北夹击,包围京城。”
“京城将士虽然还有十万,但粮草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京城一旦被围,我们将很快不攻自乱。”
“微臣以为,万万不能再固守京城。”
“南边全都是登莱军,东边是山海关,也有登莱军重兵驻守。”
“现在唯一能去的地方,只能是立刻放弃京城,在登莱军拿下大同之前,经过宣府往西北进入草原。”
制将军李过一听,上前一步,说道:
“丞相此言差矣,进入草原万万不可。”
“草原粮食匮乏,我们还有十几万大军,草原根本没有这么多粮草。”
“而且,草原鞑子虽然分散,但是,一旦我们进入草原,他们必然会很快联合起来,对我们大军围剿。”
“我们既不熟悉地形,骑射也远不如鞑子,很难打得赢他们。”
“为今之计,我们只有集中所有大军,猛攻山海关,然后进入辽东。”
“辽东地方很大,建奴又被登莱军消灭了,而登莱军在辽东兵力不足,只要我们进了辽东,还大有可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