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周山离开朱由检的御船之后,朱由检就来到周皇后的船舱。
周皇后赶紧问:
“陛下,跟周山谈得怎么样?”
朱由检点点头。
“挺好的,他会全程护送我们到长江边。”
周皇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刚刚激烈地战争场面她也看到了,明军尽管表现也算英勇,但已经抵挡不住了。
如果不是周山带兵及时赶到,恐怕凶多吉少。
周皇后看朱由检仍然眉头紧锁,问道:
“陛下,可是有什么不妥?”
朱由检长叹一声:
“如今,我们只剩下半壁江山,恐怕再过几年,这半壁江山也保不住了。”
周皇后也知道如今面临的局面,安慰道:
“陛下,事在人为,到了南京,一切会好的。”
朱由检看了看周皇后,说道:
“皇后,如果朕把公主许给周山如何?”
周皇后一愣。
“这是周山的条件?”
朱由检摇摇头。
“朕跟周山打了个赌,三年时间,如果他能消灭李自成,让北方的百姓都能吃饱饭,朕就禅位给他。”
“他说无论将来如何,他都会善待皇子和公主。”
“朕看这小子本性纯良,想让公主嫁给他,说不定真的到那一天,也能保皇子们一命。”
周皇后当即反对。
“陛下,周山早已娶妻,是鳌山卫指挥使家的独女,就算皇室再怎么落魄,公主也不至于做妾啊。”
朱由检也叹了一口气。
“皇后,就算我们到了南京,朕现在要钱没钱,要兵没兵,朕就真的能力挽狂澜吗?”
“朕看周山这小子是个人物,李自成肯定不是他的对手,将来恐怕朕想不禅位给他也不行了。”
“大明江山都没了,公主的身份只能给她带来祸患。”
“周山会给公主一个平妻的身份,如果周山将来真的当了皇帝,给公主一个贵妃的身份肯定没有任何问题。”
“周山看在这层关系上,说不定真的能够善待皇子。”
周皇后叹了口气,沉默了好半晌才说:
“那我跟公主说说。”
朱由检看着周皇后那悲伤的眼神,匆匆出了皇后的船舱。
周皇后将坤仪公主朱媺娖叫进来,跟她将所有事情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
朱媺娖已经十五岁了,对朝廷现在的绝境也大概了解,想了想,还是答应了。
既然大明灭亡不可避免,她若能嫁给周山,将来说不定有机会救父皇和母后一命。
当周山到达德州的时候,朝廷的船队已经离开德州,前往临清,冯海因为要布置防务,预备李自成南下,留在德州。
看到周山回来,赶紧问:
“大人,保定怎么样?”
周山苦笑道:
“我们在河间府就斩杀了刘芳亮,然后又在保定轻松打垮了闯军,黄得功的三万大军归顺了我们。”
“只不过现在我们遇到一个比较大的麻烦。”
“保定早已断粮了,八万保定百姓快要饿死了,他们要跟着我们,无奈之下,我只好带上他们,想把他们送到济南去安置。”
“现在的问题是八万保定百姓和三万黄得功的将士,这十一万人的粮食问题。”
冯海想了想,说:
“德州官仓还有一些粮食,应该差不多。”
周山说:
“那恐怕不够,他们一路从保定过来,说不定还会有大量流民跟在后面,我们也不能不管啊。”
这倒是一个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有多少人。
“我已派王小二去胶州了,从胶州调一部分粮食过来,沿路你负责协调一下。”
冯海点点头。
“现在我们决定固守济水,光德州和聊城就有上百万人迁往济水以东。”
“如果再加上这十一万,如果再来大量流民,一是粮食不够,二是没有这么多地方可以安置。”
“好在今年胶东和辽东的土豆大丰收,不然现在就没法支撑了。”
周山赶紧说:
“不行,土豆和红薯要尽可能留下来,我们一下子多了这么大的地盘,春天要尽可能都种上土豆。”
“这样,我安排人再从江南购买粮食送过来。”
“这些人在德州休整几天,让他们继续迁移到河南去,那里有大量的农田,也还有很多荒废的房屋。”
冯海叹了口气。
“只是这么远的路,现在又是冬季,不知道在路上要死多少人啊。”
周山也没办法,不这样长途迁移,他们根本无法安置,最后也是饿死。
不过,他们只要活着到达河南,刚好可以赶上春播,再有几个月,也就能吃饱饭了。
好在周山这几年攒了丰厚的家底,佐渡金山每个月都有源源不断的银子送过来,他可以从江南购买粮食。
两人又商量了具体的细节和分工,冯海说:
“好了,这些问题我来想办法,陛下要见你,你见了陛下赶紧回来,济水沿线的防务问题我就不管了。”
周山笑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