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到济南六百里,一千骑兵快马加鞭,几天时间就到了济南。
到了济南之后,他们才得知,冯海已经率领五千骑兵赶往德州。
德州是运河的必经之路,巩永固一听,大惊失色。
“周大人,侯爷,冯海会不会想阻拦朝廷南迁?”
周山摇摇头。
“没有我的命令,他不会对朝廷动武。”
“不过,你现在应该担心的不是冯海,而是刘芳亮的闯军。”
“朝廷南迁的队伍肯定很慢,估计都还没有到沧州,我们还在济南,如果刘芳亮的大军提前拦截,到时候恐怕朝廷会损失惨重。”
巩永固一听,急道:
“侯爷,我们能不能快点?”
周山摇摇头。
“巩大人,我们已经连续赶了好几天路了,每天再多跑三十里吧,再快的话,人和马都垮了。”
“好,多谢侯爷!”
周山能够想象得到,朝廷匆忙迁都,恐怕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但总比留在京城要好。
想象历史上,朱由检走投无路,砍杀皇妃和公主,自己吊死煤山,太子和两个皇子死于非命,成千上万人自杀殉国。
如今虽然艰难,但只要能挡住刘芳亮的大军,能顺利到达南京,总好过那种悲惨的景象。
“兄弟们,快马加鞭,护送陛下南迁。”
“是,侯爷。”
登莱军的将士其实对于勤王救驾并不感兴趣,他们甚至希望,借这个机会,把陛下和朝廷官员一网打尽,然后由侯爷登基称帝。
不过,这种大事儿自然是侯爷拿主意,他们听命行事就行。
德州到济南只有两百多里,一千骑兵第二天下午就抵达德州。
冯海得知周山亲自来到德州,赶紧出城迎接。
巩永固一见到冯海,赶紧问道:
“冯大人,现在陛下的队伍到哪儿了?”
冯海看了看周山,周山点点头,冯海这才拱手道:
“巩大人,斥候禀报,陛下南迁的队伍还没到沧州,不过,刘芳亮留十万人继续包围保定,自己亲率十五万大军已经在赶往沧州的路上。”
巩永固急道:
“那你怎么还按兵不动?”
冯海嘴角撇了撇,淡淡地说:
“巩大人,我的兵锋指向何处?我还得听我们大人指令。”
巩永固这才意识到,自己太心急了,冯海是周山的部下,又不是朝廷的军队。
此时在德州按兵不动,可以进攻刘芳亮的军队,也可以进攻南迁的队伍,全凭周山一念之间。
但对于朝廷来说,就是生与死的紧要关头。
巩永固再次对周山深鞠一躬。
“请侯爷出手相助,陛下必不会忘记你的大功。”
周山看向冯海,问道:
“现在德州有多少兵马?武器弹药和粮食是否充足?”
冯海一听巩永固称呼周山为侯爷,已经明白,朝廷用侯爵换取他们出兵勤王。
他瞥了巩永固一眼,对周山拱手道:
“大人,侯爷,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洛阳是十三朝古都,请侯爷三思!”
周山何尝不明白冯海的意思。
现在李自成的大军还没有抵达京城,附近只有刘芳亮的二十几万乌合之众。
他们完全可以劫持陛下和朝廷到洛阳,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对于周山来说,挟天子也不是不行,但一定会遭到天下的口诛笔伐。
而且,这么多朝廷官员,他基本上一个都不想要。
把他们弄到洛阳去,还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和麻烦。
既然陛下已经把江北的地盘都给了他,他可以名正言顺地行事。
至于当皇帝,不着急,大明既然南迁,就是还没死透,也不急于一时。
周山摇摇头。
“我是大明朝的忠臣,现在陛下有难,怎能见死不救。”
“命令德州的官员,立即筹集两万石粮食,供应陛下南迁的队伍。”
“你把五千骑兵跟我合兵一处,快速北上沧州,勤王救驾。”
既然周山已经做了决定,冯海也就不再劝。
“是,侯爷。”
将士们在德州休息了一个多时辰,继续北上,第二天中午抵达沧州城下。
此时沧州城门紧闭,沧州知州陈景怀现在心急如焚,陛下的船队很快就能抵达沧州,左都督刘文耀已经先期抵达沧州打前站。
现在胶州骑兵兵临城下,意图不明,他不敢轻易打开沧州城门。
新乐侯刘文炳前期抵达济南,没能说服冯海勤王救驾,但冯海表示,自己可以兵临德州,至于是否救驾,需要得到周山的指令。
刘文炳无奈,只得随军行动。
现在看到沧州城门紧闭,立即策马来到护城河边,对着城墙高声喊道:
“我乃朝廷钦差、新乐侯刘文炳,现在江北督师、忠义侯周山率军北上勤王,请立即打开沧州城门。”
左都督刘文耀听到是大哥的声音,赶紧喊道:
“大哥,是我,陛下再有两个时辰就要抵达沧州了,现在情况不明,城门不能随便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