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父林母已经离开两三天了,林晚棠才终于从内心深处完全接受了父母离开黑省返回京市的事实。
尽管如此,她心里还是有些空落落的,但她知道生活还得继续,人也不能总是停留在过去,必须要向前看。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正月十五元宵节即将来临。
这个传统佳节对于林晚棠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过了元宵节,她的哥哥林砚棠和墨寒洲就要结束假期,返回部队了。
为了给这个特别的日子增添一些温馨和乐趣,林晚棠特意提前准备好了糯米粉、什锦馅以及黑芝麻馅等食材,打算亲自下厨,制作一些美味的元宵和汤圆。
林晚棠计划着包一半汤圆,再滚一半元宵。她觉得这样既能体验到包汤圆的乐趣,又能感受到滚元宵的独特魅力。
汤圆,主要是南方制作的传统方法,是“包”的方式,把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团,分成小剂子,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面片,将馅料包进去后搓成圆形。
汤圆,外观光滑圆润,个头较为均匀,煮出来的汤水比较清淡,口感偏软糯,表皮更具黏性。
元宵,主要是北方的制作方式,采用“滚”的方式,先将馅料切成小块,蘸水后放入装有糯米粉的容器中滚动,让馅料不断裹上糯米粉,反复多次直至达到合适大小。
元宵,表面相对粗糙,有糯米粉的颗粒感,形状不太规则,个头一般比汤圆大,煮出的汤会因表面的糯米粉而变得浓稠,口感较硬实,有嚼劲。
冬日的暖阳漫过雕花窗棂时,林晚棠已在厨房案台上撒好了糯米粉。墨寒洲挽着袖口往她掌心塞了块什锦馅馅,指尖相触时,她耳尖微微发烫——这人总爱用这种不动声色的温柔,搅乱她心跳节奏。
“思甜,这个汤圆怎么这么难包!”林砚棠鼻尖沾着面粉,不但鼻子,连脸上都是面粉,这个汤圆让他包的像打仗一样。
顾思甜笑着用帕子替他擦脸,腕间银镯轻晃:“先学捏面皮,不然馅料要漏出来啦。”小姑娘指尖灵巧,三两下便把黑芝麻馅裹得严严实实,惹得砚棠直嚷嚷“思甜,赶紧教教我。”
墨寒洲往竹匾里撒了把干粉,将搓好的元宵馅逐个丢进去。林晚棠不停的晃动竹匾,把浸过水的元宵馅裹上干糯米粉,在林晚棠反复的动作下,不一会儿,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元宵就出炉了。
顾思甜和林砚棠那边,顾思甜教会林砚棠包汤圆,他们那边也包了不少汤圆出来。
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起热气时,林晚棠把做好的元宵和汤圆下进锅里,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个个被煮好的汤圆便浮上水面。
另一边墨寒洲炸了一些元宵,炸好后往林晚棠碗里夹了颗炸元宵。咬开酥脆外皮,滚烫的黑芝麻馅淌出来,甜得人眼眶发烫。
林砚棠顾思甜那边也是甜的齁人,对两人你一口,我一口的互相喂着对方元宵汤圆。月光与烛火在四人衣襟上跳跃,将这夜的团圆,酿成了比馅料更浓的甜。
这个元宵节,对于墨寒洲、林晚棠、林砚棠和顾思甜来说,无疑是最甜蜜的一个。即使多年以后,他们也还是会想起这个充满甜蜜回忆的元宵节。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明天一大早,墨寒洲和林砚棠就要结束假期,归队报到了。
这个消息让两对小情侣都有些黯然神伤,毕竟分别总是令人不舍的。
经过这个年,墨寒洲和林晚棠、林砚棠和顾思甜的感情愈发深厚,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分享了彼此的喜怒哀乐,如今,他们即将面临分别,心中自然是万般不舍。
可是,林晚棠和顾思甜都明白,墨寒洲和林砚棠是上交国家的人。
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一天在部队,就一天要为国家尽忠职守,即使心中有再多的不舍,她们也不能拦住他们的脚步。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林晚棠和顾思甜选择默默地支持他们。
她们知道,墨寒洲和林砚棠的使命是伟大的,而她们的爱,也会在等待中愈发坚定。
墨寒洲和林砚棠深知第二天就要归队,心中充满了无尽的不舍。
两对小情侣在月光下促膝长谈,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了。
他们回忆着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笑声和泪水交织在一起,直到夜深人静,才意犹未尽地去休息。
林晚棠望着墨寒洲和哥哥走进房间,心中的不安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她静静地躺在炕上,翻来覆去,怎么也无法入眠。
她知道,墨大哥和哥哥回到部队后,肯定还会面临各种危险的任务,而她却只能在千里之外为他们默默祈祷。
林晚棠越想越担心,终于下定决心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她闪身进入了自己的空间。
空间里,林晚棠迅速找到以前收集好的野山参。
这些野山参都是她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每一根都蕴含着无尽的生命力。
好在当时她寻找这些野山参的时候,把一些野生的小苗移植在了空间里,现在她空间里最不值钱的就是野山参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