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与韩偃三人在那邪异殿堂内一番仔细搜查,果然又寻到不少关键物证。除了那黑袍老者“幽冥卒”身上的令牌、密信和药瓶外,还在神像底座下一个隐蔽的暗格里,找到了一本以特殊药水书写的密册,以及几封与不同人物往来的书信。这些信件的落款各异,但收信人皆是“幽冥卒”,内容多涉及钱粮输送、人员安插,虽未直言造反,但其心可诛。
“贾大人,此地不宜久留。” 韩偃将搜到的最后一份信件递给贾琏,沉声道,“白莲教妖人行事诡秘,手段狠辣,此处虽被我们端掉,但其党羽遍布,难保没有漏网之鱼前来接应或报复。需得尽快将这些证据送回京营,呈交朝廷。”
贾琏点了点头,将所有的证物小心收好,贴身藏匿。他看着这阴森诡异的殿堂,心中并无多少轻松。诛杀一个“幽冥卒”,剿灭一处匪巢,看似大获全胜,实则只是掀开了巨大阴谋的一角。那封指向“济南府”和“青鸾”的密信,以及密册中隐约提及的“京师大局”,都像一块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韩兄所言极是。我们这就撤离。” 贾琏当机立断。
四人不再耽搁,沿着原路迅速退出“老鸦洞”。穿过那月光已逝、恢复死寂的“鬼见愁”石林,再次进入浓雾弥漫的“迷雾林”。有了来时的经验,加上归心似箭,他们的速度快了许多。
途中,贾琏将那份以特殊药水书写的密册递给韩偃:“韩兄行走江湖,见多识广,可能辨识这册子上所用是何药水?内容似乎需要特殊方法才能显现。”
韩偃接过密册,凑到鼻尖仔细闻了闻,又用手指捻了捻书页,沉吟道:“此乃‘隐墨’,多用明矾混合几种特殊植物汁液制成,书写后无色,需以……嗯,需以少女之血或烈酒浸泡,字迹方能显现。” 他说到“少女之血”时,微微顿了一下,显然觉得此法有伤天和。
贾琏眉头微皱,烈酒好办,少女之血……他暂时不做考虑。“先收着,回去再想办法。”
当四人风尘仆仆、带着一身血腥与疲惫返回到“老鸦洞”后山那处临时营地时,天色已然微亮。留守的刘老栓、张顺等人见他们安然返回,皆是欣喜若狂。
“大人!您可回来了!” 刘老栓激动地迎上前,“赵队正昨夜已押着人犯和部分军械返回大营,算时辰,此刻应该快到了!”
贾琏心中稍安,赵大雷能安全返回,消息便能传出去。他立刻下令:“所有人,立刻收拾行装,销毁不必要的痕迹,我们即刻动身,前往与陈参将派来的接应部队汇合!”
命令下达,众人立刻行动起来。虽然疲惫,但都知道身处险地,不敢有丝毫懈怠。
……
就在贾琏等人撤离“迷雾林”的同时,京营派出的五千接应兵马,在陈瑞的亲自率领下,也已抵达黑山外围,与之前在此佯攻牵制的王栋部汇合。
王栋早已得到牛继宗军令,见陈瑞亲至,不敢怠慢,立刻将指挥权交出,并详细汇报了近日情况。
“陈参将,鹰嘴崖的匪徒自前日起,似乎出现了内乱迹象,防守不再严密,甚至有零星匪徒试图趁夜潜逃,皆被我部擒杀。” 王栋禀报道。
陈瑞目光锐利,望向黑山深处那云雾缭绕之地,沉声道:“看来贾琏他们在里面得手了,而且动静不小,已然动摇了匪巢根基。传令下去,各部加强戒备,封锁所有出山要道,遇有匪徒,格杀勿论!等待贾琏他们信号!”
“是!”
……
京师,皇城,养心殿。
夜深人静,唯有殿内烛火通明。当今天子,年号隆庆,虽非开国雄主,却也算勤政。此刻,他正披着外袍,仔细阅读着由军机处转呈、京营节度使牛继宗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密报。
密报中,牛继宗将贾琏黑山剿匪之事,从最初的哨探遇伏、力战脱困,到请援救部、巧施离间,再到发现军械、疑似牵扯白莲教,直至最后贾琏亲自潜入“老鸦洞”诛杀匪首“幽冥卒”,获得关键证据等情,简明扼要却又惊心动魄地叙述了一遍。并在最后附上自己的判断:此事恐非寻常剿匪,牵涉甚广,请陛下圣裁。
隆庆帝看完密报,久久不语,手指轻轻敲打着紫檀木的御案,发出笃笃的轻响。殿内侍立的太监宫女皆屏息凝神,大气不敢出。
“贾琏……” 隆庆帝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可是荣国公贾源之后?那个……往日里名声似乎不甚显赫的贾琏?”
旁边侍立的心腹大太监戴权连忙躬身回道:“回陛下,正是。乃荣国府长房贾赦之子。此前……此前确无甚才名显露。不过,据闻前些时日在京营演武时,曾当众举起过镇营石狮,神力惊人,被牛节度使破格提拔为昭信校尉。”
“举起石狮?” 隆庆帝眼中闪过一丝兴趣,“看来此子倒是藏拙了。此番黑山之事,勇武、谋略、担当,皆是不凡。更难得的是,忠心可嘉,发现了白莲教这等心腹之患,第一时间便上报朝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