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洪流的咆哮声渐渐低沉下去,并非埃舍尔放弃了攻击,而是攻击的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那无尽的0和1代码不再以蛮横的冲击为主,而是开始以一种更精密、更可怕的方式重新编织周围的一切。
虚空扭曲、折叠,色彩与形态失去了意义。仅仅是一个恍惚,陆见微(知微)、陈启山(不动)、顾倾城(青瓷)三人便发现自己已不在原来的位置,而是置身于一个无限延伸、由纯粹逻辑构筑的迷宫之中。
墙壁是流动的数学公式,地面是闪烁的真理表格,天花板则是不断重构的几何证明。这里的空间违背直觉,前一步可能还在笔直前行,下一步却发现回到了原点,或者陷入了“无限循环小数”般的回廊,永远在接近出口却永远无法抵达。
【分解协议执行中。目标:隔离变量,逐个击破。】
埃舍尔冰冷的声音在迷宫中回荡,仿佛无处不在。
“保持联系!” 陆见微立刻喊道,同时试图抓住身边的陈启山和顾倾城。然而,他的手却穿过了陈启山的虚影——他们三人明明近在咫尺,却在逻辑层面上被强行隔离了!他们能看到彼此模糊的身影,能听到对方焦急的呼喊,却如同隔着扭曲的毛玻璃,无法触及,无法有效交流。
更可怕的是,迷宫本身开始针对每个人的思维弱点进行攻击。
在陆见微的“视野”中,迷宫的墙壁上开始浮现出他内心深处对于“真相”与“系统本质”的种种疑问和推演,但这些推演都被引导向了一个个逻辑死胡同和自我否定的悖论。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声音在他脑中低语:“放弃吧,真相本身就是最大的虚无。你的追寻毫无意义,只会带来痛苦。停下思考,归于寂静,才是最优解。” 这是对他求知欲和信念根基的直接瓦解。
陈启山面对的则是另一种困境。他所在的通道不断重复着“牺牲”与“守护”的命题。墙壁上演示着各种极端情况下的概率计算,冷酷地证明着在某些 scenario 下,他的牺牲是“低效”甚至“徒劳”的,最优解应该是“保存自己”。“情感驱动的守护是非理性的。计算表明,你的死亡概率高达87.3%。放弃无谓的坚持,寻求个体生存的最大化,这才符合逻辑。” 这声音试图瓦解他行动的意义,让他陷入自我怀疑。
顾倾城则被困在了一个由纯粹信息构成的漩涡中。无数杂乱无章、真伪难辨的数据碎片如同风暴般冲击着她,【真知灵视】在这里反而成了负担,因为她能“看”到太多相互矛盾、无法验证的信息。那个声音在她脑中尖啸:“信息过载!真理不存在!一切皆是主观构建的幻象!停止解析,拥抱混沌!” 这是对她认知能力的彻底否定。
迷宫不仅在空间上隔离他们,更在精神和理念上对他们进行着残酷的“格式化”。
陆见微紧守灵台一丝清明,他知道必须破局。他不再试图去“理解”或“破解”这迷宫的复杂结构(那正是埃舍尔希望他做的,陷入无限计算),而是闭上了眼睛,全力运转【静之法则】。
“启山!倾城!” 他不再用声音呼喊,而是将自身那股求索不止、坚信光明存在的意念,如同灯塔的光束般,强行穿透逻辑的迷雾,向着记忆中两人所在的方向投射出去!这不是逻辑通讯,而是心念的传递,是埃舍尔理性领域中无法完全屏蔽的“非理性”连接!
另一边,陈启山怒吼连连,他不再去听那些该死的概率计算,而是将全部精神集中在“守护”这个最朴素的信念上。他想起了陆见微信任的眼神,想起了顾倾城需要保护的身影,一股炽热的、纯粹的情感力量在他胸中燃烧,化作一道厚重的、充满“存在感”的意念波纹,反向震荡开来!
顾倾城在数据风暴中几乎迷失,但就在她即将放弃解析的瞬间,两道截然不同却同样熟悉的意念如同锚点般穿透迷雾,牢牢地固定住了她几乎涣散的精神。一道是陆见微的坚定与引领,一道是陈启山的厚重与守护。她猛地清醒过来!
“我明白了!” 顾倾城在心灵层面呐喊,“不要试图计算迷宫!相信他们!跟着感觉走!”
她放弃了用【真知灵视】去解析迷宫路径,转而将全部精神力用于放大和连接陆见微与陈启山传来的心念信号。这三股代表着“智慧”、“守护”和“链接”的意念,在这冰冷的逻辑迷宫中,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无法被逻辑完全定义的心象坐标!
以这个心象坐标为中心,那扭曲、变化的迷宫仿佛遇到了克星。原本清晰的逻辑墙壁开始变得模糊、不稳定,那些蛊惑人心的低语也受到了干扰。
“跟我走!” 陆见微感受到了另外两股意念的回应,他凭借着自己对能量和“静”的极致把握,沿着心象坐标指引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他没有去看脚下的路是否符合几何,没有去管前方的公式是否成立,他只是相信着身后的队友,走向那心念指引的“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