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报告后的几天,苏念是在一种微妙的平静与暗涌中度过的。
陆时衍那边再无动静,既没有对报告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也没有再就那些“老道”的思路进行追问。他像是投入湖心的石子,在激起一圈涟漪后便沉入水底,只留下水面下涌动的暗流,让苏念时刻警惕。
然而,总监的沉默并不意味着风暴的平息。苏念被正式任命负责非遗工坊板块后续工作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另一颗石子,在项目组内部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
以赵倩为首的几个资深员工,表面上客客气气,但苏念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份疏离之下的审视与不服。茶水间偶遇时,那些刻意压低又恰好能让她听见的议论,像细密的针尖,不致命,却刺人。
“运气真好啊,抱上陆总大腿就是不一样。”
“谁知道那份报告是不是真有那么神,说不定……”
“非遗那块硬骨头,之前王经理啃了多久都没拿下,看她能蹦跶几天。”
苏念默不作声地接水,嘴角维持着得体的弧度,心里却一片冷然。她知道,解释和辩白在这种时候毫无意义,唯有实打实的成绩,才能堵住这些悠悠之口。
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与非遗传承人的对接工作中。没有像前任经理那样直接抛出合作方案和条款,苏念做的第一件事,是带着笔记本和一颗倾听的心,逐一拜访了名单上几位最难搞的老师傅。
第一位是住在城东老巷的顾师傅,一位坚守传统木版年画技艺的老艺人。他的工作室兼住处堆满了刻板、颜料和泛黄的画稿,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岁月的味道。面对苏念这个“创科传媒派来的年轻女娃”,顾师傅起初连门都不太愿意让进,态度冷淡,言语间对所谓的“商业合作”、“年轻化改造”充满抵触。
“你们这些公司,懂什么?就知道瞎改,把老祖宗的东西弄得花里胡哨!”顾师傅挥着手,眉头紧锁。
苏念没有急于反驳,也没有拿出公司的方案。她安静地站在一旁,目光被工作台上半完成的一套《二十四孝》刻板吸引。她仔细观察着线条的走向,色彩的搭配,然后轻声开口,用的不是商业术语,而是她从“晚叙”积累的,对传统美学和工艺的理解:
“顾师傅,这套《鹿乳奉亲》的线条真流畅,尤其是衣纹的处理,疏密有致,把孝子的急切和艰辛都刻画出来了。我听说,您这套版是复刻的清代古版?能保留这么完整的构图和神韵,真不容易。”
顾师傅准备倒茶的手微微一顿,有些诧异地抬眼看了看苏念。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娇滴滴的年轻姑娘,竟然能一眼看出门道,还说到了点子上。他鼻子里哼了一声,语气却缓和了些许:“哼,还算有点眼光。这是我家传的版子,我爷爷那辈就在用了。”
接下来的谈话,苏念不再提合作,只是以一个虚心求教的后辈身份,询问着不同题材年画的寓意、不同地域流派的风格差异、一套版从绘图到刻印完成的艰辛。她认真记录,偶尔提出的问题也都在点子上,显示出她事先做足了功课,并且是真正带着尊重和理解而来。
当她起身告辞时,顾师傅虽然依旧没松口合作,却破天荒地把她送到了门口,还嘟囔了一句:“下次来,提前打个电话。”
走出幽深的老巷,午后的阳光洒在身上,苏念轻轻呼出一口气。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打开心防比打开市场更难,但她似乎找对了方向。
然而,就在苏念专注于攻克一个个非遗堡垒时,暗处的目光并未离开。
这天晚上,苏念加班整理白天拜访的记录,手机屏幕亮起,是“晚叙”的设计总监周雯发来的消息:
【苏总,按您之前的吩咐留意了。最近确实有人在侧面打听我们工作室,问得比较细,特别是关于我们核心设计理念的形成过程,以及……是否与某些大公司有未公开的合作。】
苏念的心猛地一沉。她立刻回复:【能查到来源吗?】
周雯:【对方很谨慎,是通过几个不同的中间人问的,绕了几层关系。我们反向追踪了一下,线索最后指向……一家叫“华彩传媒”的公司,还有……一个私人调查方向,暂时摸不清底细。】
“华彩传媒”?苏念对这个名字有印象,是“创科传媒”在文旅项目上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而那个“私人调查方向”……林薇薇那张带着傲慢与嫉恨的脸瞬间浮现在苏念脑海中。
果然,她之前的预感没有错。林薇薇不仅仅是在电话里口头威胁,她已经行动了。而“华彩传媒”的介入,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是林薇薇借用了华彩的力量,还是华彩本身也在调查“晚叙”,试图找到打击“创科”的突破口?
双重调查的压力像无形的网,从四面八方向苏念笼罩过来。她在明,敌在暗,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让她精心隐藏的身份和“晚叙”与“创科”的界限彻底暴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