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号”巨大的船体缓缓驶入渭水宽阔的河道,犁开平静的水面,留下长长的、泛着微澜的航迹。两岸的景色,从浩渺无垠的碧海蓝天,逐渐被熟悉的、带着泥土芬芳的关中平原所取代。阡陌纵横的田野,炊烟袅袅的村落,远处巍峨连绵的秦岭轮廓…阔别已久的故土气息,如同最温柔的抚慰,悄然拂过每一位远征归来的将士心头。
然而,当舰队庞大的身影,如同移动的山岳般,渐渐接近那座矗立在八百里秦川中央、象征着无上威严与繁华的巨城——长安时,所有的疲惫、伤痛与劫后余生的感慨,都被眼前那前所未有的、震撼人心的景象所取代!
“我的天爷…”柱子的脑袋探出船舷,张大了嘴巴,几乎忘记了呼吸。
只见长安城巍峨的朱雀门外,宽阔的广场与官道两侧,早已是旌旗蔽日,人山人海!放眼望去,竟看不到边际!
最前方,是庄严肃穆、甲胄鲜明、如同钢铁森林般的皇家禁卫军!他们手持长戟,列成整齐的方阵,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寒光!十二面巨大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禁卫军之后,是身着各色官袍、按品阶肃立的文武百官!紫袍玉带的宰相、绯袍银鱼袋的尚书、青袍的侍郎…大唐朝廷的中枢,几乎倾巢而出!人人神色肃穆,翘首以盼!
而在百官方阵之后,在禁卫军阵列延伸出的巨大通道两侧,则是真正的人潮海洋!长安城的百姓!男女老少,士农工商,如同潮水般从城门内、从官道两侧涌来!他们踮着脚尖,挥舞着手中能找到的一切——绢帕、柳枝、甚至孩童的拨浪鼓!无数双眼睛充满了激动、好奇、崇敬与狂喜!震天的欢呼声、议论声如同海啸般,远远地便扑面而来!
“看!是‘定海号’!苏将军的旗舰!”
“后面!后面那些船!都是鬼涡回来的英雄!”
“沈青天!林娘子!他们一定在船上!”
“法医娇娘!瀚海扬名的法医娇娘回来了!”
“归藏灭了!魔头死了!天大的喜事啊!”
…
各种各样的呼喊汇聚成震耳欲聋的声浪,在渭水上空回荡,连巨大的船帆都仿佛被这声浪推动!
更令人心潮澎湃的景象出现在朱雀门城楼之上!
城楼中央,巨大的明黄色华盖之下,一道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通天冠的伟岸身影,卓然而立!正是当今天子,开元圣主——唐玄宗李隆基!
他亲自来了!
阳光洒在他威严而略显激动的面容上,目光如炬,穿透了遥远的距离,仿佛第一时间便锁定了“定海号”舰桥上那两道虽显疲惫、却依旧挺立的身影!在他身后,高力士等近侍肃立,更衬托出天子的无上威仪!
“呜——!”
“呜——!”
“呜——!”
三声低沉雄浑、响彻云霄的号角声,从朱雀门城楼两侧高大的阙楼上同时响起!这是天子亲迎的最高礼仪!
紧接着,太常寺庞大的礼乐队奏响了庄严、恢弘的《秦王破阵乐》!雄浑的鼓点,激昂的管弦,瞬间点燃了天地间所有的热情!
“定海号”缓缓靠向早已清理一空的专用码头。巨大的船锚带着沉重的铁链哗啦入水。跳板放下。
“列队!恭迎圣驾!”苏定海将军的声音如同洪钟,响彻甲板。他早已换上簇新的明光铠,虽然身上有伤,但腰杆挺得笔直,如同标枪!舰上所有还能站立的将士,无论带伤与否,都迅速整理衣甲,在甲板上列成肃穆的方阵。人人脸上带着激动与荣耀的红光。
沈砚在赵大和柱子的搀扶下,艰难却坚定地站直了身体。他胸前依旧裹着厚厚的绷带,脸色苍白,但那双深邃的眼眸,此刻却亮得如同星辰,充满了历经磨难后的平静与力量。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青色官袍,虽无繁复纹饰,却自有一股浩然之气。
林岚在苏芷的帮助下,也站了起来。她同样面色苍白,后背和大腿的灼伤让她站立有些吃力,但她拒绝了搀扶,努力让自己站得笔直。她换上了一身素净的月白色衣裙,长发简单挽起,未施粉黛,脸上带着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但那护目镜早已碎裂后露出的清澈眼眸,却如同秋水般沉静、明亮,闪烁着智慧与坚韧的光芒。她的目光,越过汹涌的人潮,与城楼之上那道威严的目光遥遥相接。
“臣,安西都护府行军总管,苏定海!”苏定海率先踏上跳板,声音洪亮如雷,“奉旨讨逆,幸不辱命!率凯旋将士,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单膝跪地,甲胄铿锵!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甲板上,数百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云霄!带着血与火淬炼出的忠诚与荣耀!
沈砚在赵大、柱子的搀扶下,与林岚并肩,缓缓踏上坚实的土地。每一步都牵动着伤口,但他们的步伐却无比坚定。身后,是鲁小郎、秦方、萨保,以及所有幸存的、伤痕累累却眼神明亮的远征队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